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读彭程《在母语的屋檐下》

    赵宗彪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2日   19 版)

        作为一个作家,让自己的文章传世,是应当有和可以有的梦想。有些人非常谦虚,说自己的书只是“藏之名山”(称写作是“名山”事业),事实上是自高身价:当代人没有知音了,我走在了人类文明的前沿。写作,就是表达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归根到底,首先为了当代读者,其次才是能传之后世,影响后人。

        早就听到彭程先生即将出版《在母语的屋檐下》,这个书名,当时就勾起了我的悬念:他写什么?怎么写?

        作为一个以汉语写作的人,我确实对当下的母语有杞人之忧。不是担心它的消亡,而是担心它的远离人间真情与常识的表达,迷失了曾经追求的方向。我不担心外来词语的加入会冲淡汉语的纯洁性——汉语与生俱来就是在吸收外来词语中发展的,从无纯洁一说。只是担心汉语里的优雅、谦逊不见了,而代之以粗鄙和野蛮。

        读完彭程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我理解了作者以“在母语的屋檐下”作为书名的良苦用心:“灭绝一个民族,必须要从剥夺它的语言开始。”事实上,当一个民族的语言,即使可以使用,因为‘新词’的增多,已经不能表达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这样的母语,同样也是令人担忧的。作者以自己对汉语的深情来完成他笔下的世间百态:笔下的人物,是自己亲人、朋友和欣赏的其他时代的人物,是以真挚的情感抒写真实的故事。彭诚不但以自己的行动,捍卫着母语的尊严,也以自己文字,给汉语写作树立了一个标杆:文章应该是这样写的!

        按照周有光先生的说法,人类的社会形态大致从神权、君权向民权衍化。汉语是世界上流传历史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从成熟的甲骨文到现在,也已超过三千年。我们的母语,一开始是替神服务开始的,这从甲骨文中大量的占卜记录中可以得到印证。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主流的,一直是围绕着“神”和“君”转圈圈。如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延续了一千多年、选出了十万进士的科举考试,考的目的,是代圣人立言,为皇帝贡献智力。明代的时候,严嵩等人的得宠,是因为青辞写得好。

        当我们进入了以人为目的的时代,如何写人,依然是作家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不断地逃避颂神和颂圣的官样文章?因为它使语言从原来的表情达意,变成了虚假和虚伪,装腔作势,没有了人间的温情。对于文明而言,真实才有力量,真情才能久远。只有表现人性的作品,才有可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即使在颂圣颂君为时代主流的岁月,人们喜欢的,还是真挚感情的、歌颂自由和爱情的作品:我们喜欢《诗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喜欢汉代的“上耶,我欲与君相思,长命无绝衰……”,我们同样能喜欢不是汉语的巴尔蒙特的诗:“我来到世界上,是为了看见太阳。”……因为这一切,都是对人间真挚情感的流露。

        不论何种文字,语言的真正故乡,就是人性的故乡。

        彭程先生的写作,刻意地避开所谓的宏大叙事,着眼于生活中的凡人琐事,恰恰是他顺应文明规律的一种理性选择——避免因为“神”、“圣”的介入而不得不自唱高调。写平凡的带着人间温度的世象百态,不是艺术上的讨巧,而是攻坚。正像美食家所言,能烧好家常菜的人才最高明。画家也认为,画人最难,画鬼最易。彭程先生的人间作品,渗透着自己的价值取向,洋溢着世间的温情和善良。心中有爱的人,看到的世界都充满爱,写出的作品也都是对世界的爱。《在母语的屋檐下》,就是作者对普通人深情的赞歌。

        对于写作者而言,母语写作最有优势。哪怕是阅读欣赏,也同样如此。但是,除了工作的关系,我现在基本上不看虚构性的汉语作品。只是不想自己被当代汉语苍白贫乏的思想和肤浅粗鄙所吞没。对一个写作者来说,看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会比什么都不看更加有害。与其南辕北辙,不如静止不动、坐井观天。

        我们一般公认的古文选本是《古文观止》。这本书总共有二百二十篇文章,形式上有公告、奏章、书信、传记、评论等,但是,最能打动人的,依然是写人的篇章,写人对自由尊严的向往,对人间真情的歌颂,而不是对虚无飘渺的神明和不可一世的君王的赞歌。

        世界上不管有多少种语言,人的感情总是相通的。不管什么语言,通向的都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呈现的是人最基本最真诚的感情。一种语言,如果失去了上述本质的表达,还真有被淘汰的危险的。但是,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如彭程先生一样的有良知和品格作家的不懈努力,才让我们的母语,继续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我认识彭程先生时间不过两年,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他的作品集,有不虚此读的感慨。文如其人。他是一个坦诚和可以感受到温度的人。我特别共鸣于书中《自由在呼吸——从陶渊明到袁中郎》一文中的表述:“以自由为最高追求的灵魂,每个时代都会有,尽管与汲汲于名利者相比,委实显得太稀少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有人来呵护和养育。”作为一个供职于全国性大媒体的资深记者和作家,确实有很多诱惑,都足以让很多人放弃自己的坚守,而去做能够给自己带来种种利益的时文。作为一个生于六十年代人,彭程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自然不会放弃心中的目标,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读到书中流露的自励之语,让人怦然心动。在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人世间,在犬儒遍地的时代,能做这样一个坚持原则的清醒者,自觉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非凡的勇气。民族精神的家园,是需要这样的一群人去建设的。

        在母语屋檐下,只有这些真诚为文、言行一致的人,才值得敬重,只有他们的作品,才值得阅读。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著,线装书局2016年5月,定价: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