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讲好中华民族自己的故事

    王泉根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21日   16 版)
    《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王泉根/主编,童趣出版公司2016年8月第一版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童话的第一要义应该是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智慧、情感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本土故事。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社会没有自己的话语,那就只能拾人牙慧,看别国的脸色行事,沦落为属国番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故事,或者虽有自己的故事而不讲,那就不免丧失民族自信,如同抽去筋脉。一个民族的孩子如果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故事,而从小听着、看着异族的故事长大,那又会如何呢?

     

        我曾听一位女作家讲过她孩子的故事。她的女儿从小看着日本的绘本、动漫长大,有一天女儿对她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日本人。”“为什么?”妈妈大惊。“日本多好啊,日本的绘本多好看,有《樱桃小丸子》《窗边的小豆豆》。”

     

        孩子的一番话使这位女作家彻夜难眠。从此,她将全部精力和智慧,用于一件事:打造我们民族自己的图画书。除了自己创作,她还广邀画家朋友、作家朋友一起来做这件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阅读推广人都来倡导我们民族本土的图画书。终于,在中国孩子爱读的图画书中,有了《布老虎》《元宵灯》《京剧猫》《小石狮》《团圆》《桃花源》《二十四节气》《一园青菜成了精》……

     

        我深深地敬佩这些具有民族良心、文化良知与投入良苦用心的作家、画家、出版人、阅读推广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学,尤其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实在太需要向民族下一代讲述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了。

     

        中华民族缺少自己的故事?缺少自己的神话、童话、幻想文学传统吗?当然不是。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等众多史诗保存着珍贵的民族生命史、创造史;嫦娥、西王母、精卫填海等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讲述着亘古不变的人间梦想;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传递着真善美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审美观、生态观;海量的歌谣谚语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穷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与人生智慧……据报道,我国口头文学遗产已建成的数字库,仅是第一期录入工程就达1165,000篇(条),超过8亿多字(《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学数据库诞生》,《中华读书报》2014年3月5日),而这只是口头文学,并不包括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的文学遗产。

     

        历史文献表明:早在9世纪的唐代,我国就已出现了西方“灰姑娘”式的童话故事,这就是唐代作家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一书中的《叶限》,比17世纪法国贝洛写的《鹅妈妈的故事》中的灰姑娘,要早出七八百年。历史文献还表明:16世纪的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画故事书,这就是《日记故事》。《日记故事》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描写了曹冲秤象、灌水浮球、司马光破缸等古代儿童的智慧故事,这比捷克的杨·夸美纽斯编写的儿童插图读物《世界图解》还要早。

     

        中国本土传统神话、童话、幻想文学等,是一笔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厚的中国儿童文学传统遗产。这些传统儿童文学,既保存在丰富的口头文学遗产之中,同时也蕴含在历代文献典籍之中。在魏晋传奇、唐宋志怪、明清小说中,就有大量童话、神话、幻想文学等传统儿童文学文本,只不过古代并不叫“童话”而已。周作人很早就认为:“中国古代虽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辩别尔。”(周作人《古童话释义》,1914年)这是很有见识的观念。

     

        中国传统儿童文学遗产,是一座尚待开发的文学富矿、文化富矿。这座矿脉的一头联结着由甲骨文字传承下来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文脉,联结着我们古老的土地、山川、风物、民俗、梦想、开拓、乡愁;另一头则联结着千千万万中华民族下一代的精神生命世界。

     

        在我小时候,《石门开》《渔童》《田螺姑娘》《阿凡提》等本土民族童话故事,曾给我的儿时带来无穷的阅读快乐与无边的想象,同时也让我从小懂得了勤劳与善良、正义与追求。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孩子只记住了蓝精灵、米老鼠、无敌铁金刚,只知道《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哈利·波特》。这些外来的故事固然如同外来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有它们的营养与可口之处,但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爱看这些书,只爱吃洋餐,显然会造成偏食、偏颇,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走向极致,则会忘记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缺失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

     

        今天,在这样一个门户大开、东西文化八面来风的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将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将童话、神话、幻想文学等传统儿童文学遗产开发出来,用现代理念和艺术形式智慧地转化为广大少年儿童爱读爱看爱接受的读本。希望我们今天的孩子,在阅读欣赏叶圣陶、冰心、张天翼、孙幼军、曹文轩等中国作家创作的百年儿童文学优秀原创作品的同时,也能读到从《山海经》延传下来的民族传统童话、神话、幻想文学中的优秀本土作品。

     

        童话不等于白雪公主、小人鱼、睡美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童话的第一要义应该是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智慧、情感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本土故事,这不仅是老祖宗巨大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中国孩子看得见的文化之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