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约瑟问题”可能是科学史领域最为公众所知的一个话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对“李约瑟问题”的最完整表述就在《文明的滴定》一书中。
8月19日,李约瑟的《文明的滴定》作为商务印书馆“科学史译丛”的第一本图书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刘钝指出,李约瑟工作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中国”和“科学技术”的范畴,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先驱,李约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而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技术成就正是通向这一目标的理想引桥。
“滴定”(titration)源于生物化学领域,是指“用已知强度的化合物溶液来测定某溶液中化合物的量”。该书包括八篇论文,基本涵盖了他早年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讨论。
据悉,除《文明的滴定》之外,商务印书馆“科学史译丛”即将出版的著作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彼得·哈里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I.伯纳德·科恩)等。 (陈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