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楼宇烈:脱离人文指导,科技就像脱缰的野马

    本报记者 陈菁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7日   14 版)

        聚焦图书:《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活动安排:图书首发仪式暨签售会

        时间:8月17日17:00-18: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中心活动区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重视人,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从人自身来考虑、处理跟天地万物及其他人的关系。我们今天需不需要这样的精神?需不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电话那头,楼宇烈那温和的声音徐徐道出一位老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和热爱。

        在楼宇烈看来,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让每个人都明了自己的身份:在大自然中的身份,在社会中的身份,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应的位置上做好份内的事情,子女要尽到子女应尽的职责,领导应尽领导的职责。人与跟大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只有尊重万物,跟万物处理好关系,才能生存得好。

        然而,目前我们面临的却是一个世纪以来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一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比例的失衡,西方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传统文化,这体现在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第二个不平衡是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不平衡,注重科技文化。而后者,是近年来楼宇烈最为关切的问题。“科技文化不能脱离人文文化的指导,否则科技文化可能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对人类造成损害。实际上,现在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比如我们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那些机器来管理,人完全丢失了自我。今天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就是因为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要补救就很难了”。说到这里,楼宇烈再次回到他前面的话题:必须用人文指导科技发展,通过人文教育让人类产生自觉和自律意识,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于1934年出生的楼宇烈来说,在其学术生涯的黄金期,早已出版很多学术著作,可是在私心里,他对这本由课堂音频资料和弟子们多年课堂笔记整理选编出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别有一番情感在。“过去,很多书是从学问到学问,从知识到知识,现在我更多想着能够接地气,让更多人来了解传统文化,这本书是一个漫谈交流式的普及读物,不是很成体系的学术著作。”楼宇烈说,像这种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很学术的书,可能比只有少数人能够看懂的学术著作更有意义。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养成比较多的是一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分离甚至对立的思维方式,过去和现在,东方和西方是先进和落后的对立关系,却不知道先进里面也有很多的弊病,落后的里面还有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所以,改变思维方式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这也涉及到价值观的改革。”在楼宇烈看来,东方的传统思维是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包括西方现代科学,如物理学都已证明这个世界是不可分的。中国文化对此尤有深刻的认识,天地万物与人融为一体,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中医方面。现在,西医用药物或手术的治疗已经出现大量问题,而国医是调整人的生活状态、饮食结构和起居,恢复人的自我修复和痊愈能力。但楼宇烈感慨的是,对于国医,中国人对它的认同性还不是很高,反而是西方人越来关注,这其中包括藏医、苗医、蒙医等等。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每天依然忙碌着:指导19位博士生的学业,去全国各地讲课,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另外,很多国学机构和团体也希望他出面挂名,兼职,经常一天中要接待五六拨客人。“如果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有时间我就尽量去。”楼宇烈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