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写戏全凭一腔血

    ——纪念著名剧作家赵大民

    马载道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7日   03 版)

        2015年7月,著名剧作家赵大民离开了深爱的亲人、热爱的天津城天津人、钟情一生奋斗一生的戏剧舞台,其人生的大幕也溘然落下。时至今日,大民老师顿挫有力的话语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他温润谦和的笑容常浮现在我的面前。

     

        大民老师是戏剧创作的常青树,耄耋之年,创作源泉仍然不竭;大民老师又是戏剧创作的多面手,话京评梆,皆有扛鼎之作;大民老师更是戏剧创作的实践家和思想者,他的导演艺术、剧艺思考,都是独出机杼,有一家之风骨。纵观大民老师的创作史,他的作品是与时代共舞的,又有其独立思考之底蕴,可谓是曲高和众;考察大民老师剧作的“地形、地貌”,无论题材的广度、作品的深度还是艺术技巧的高度,都经营了“独有的那一片天地”,可以说是意蕴绵延。

     

        大民老师不光是剧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诗入剧,以剧佐诗,呈现出不同于他人作品的“风景”来。大民老师生活阅历丰富,性格似玉,外润内坚,以其质纯而品高。在大民老师的一生中,不管怎样的境遇,怎样的坎坷,有两种真挚的热爱是一直留在心底的,其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说一个剧作者对人民不抱强烈的热爱,戏就会假。对国家不抱有巨大的热爱,就会失去精神之家园。其二是对戏剧的热爱。戏剧是他的第二生命,舞台是他的第二家园。他在与戏剧有关的创作、导演、研究等方方面面都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来,就是源自内心炙热的爱。

     

        大民老师剧作众多,横亘话剧戏曲,皆是“富矿”,纪念他最好的方式是对其剧作进行挖掘探索。他在戏曲创作上从来都是脚踏实地,埋头做事,不好空言虚词。从上世纪七十年的《芦花淀》,到21世纪初的《华子良》《沈园遗梦》《雷雨》,再到近年来的《岳飞》《大将秦琼》《烛影摇红》,都是从心中来,自笔端出,往舞台去。

     

        大民老师的戏曲剧作充盈着对人物浓重化不开的情感。他为人物立心,总是情之所至;为人物代言,则是情之所钟。他的戏曲创作秉承着中国戏曲的抒情精神的,他的“诗剧”和他的诗情总是交相辉映的。

     

        大民老师常常为两个诗人情牵梦绕,一个是陆游,一个是李叔同。最终情思诗绪凝结成为两个戏,京昆剧本《沈园遗梦》和话剧剧本《芳草碧连天》。在他的诗文选中,《沈园遗梦》后面是附着一篇《陆游论》,一戏一文虽不知谁先谁后,却能看到他对陆游所下的功夫。《陆游论》研究详实,《沈园遗梦》则是“诗剧”的典范。该剧主要写的是陆游个人爱情的悲剧,但时代的悲剧性才是剧作家所要揭示的。

     

        由大民老师任编剧之一的《华子良》,是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这样一部“正剧”能否让一般观众的接受和喜爱呢?从2000年创排至今,《华子良》荣获了多项国家级舞台艺术大奖。演出五百余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多个大中城市。可以说达到了戏曲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创作的一个高峰。

     

        华子良在小说《红岩》中只是一个有闪光点的配角。这样一个小说只用了三千字的笔墨来描述的人物作为一部大戏的主角,能不能“撑起来”?创作初期,大家都是有疑问的,又觉得选“华子良”这个想法有创意,适合京剧发挥。随着思考的逐步展开,大民老师渐渐走进了华子良的内心呢,对其装疯掩护传递情报营救战友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体悟,明白了华子良“接受的考验,远比历史上一些忍辱负重的人物,如春秋时代的程婴,汉代的苏武,明代的袁凯等都更加尖锐,更加困难,更加复杂。他的内心世界隐藏更多的时代风雨,隐藏着一位共产党人为了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襟怀”。

     

        大民老师则是富有诗意的剧作家,在《华子良》中,他用发现诗意和美感的眼睛为身在牢狱的华子良送去了一株可与之对话的石榴树,当华子良告别石榴树,唱出“难忘你,淫雨绵绵为我撑起伞一把”,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多么宏大的诗意……在狱中华子良亲手栽下了这棵石榴树,对石榴树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和关爱。从此,他和石榴树朝夕相伴,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华子良把石榴树当成一位革命挚友,和她进行着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沟通,她的绿叶华滋抒发了华子良对党的一片赤胆忠心。更为巧妙的是华子良利用石榴担当送情报的重任,躲过敌人的封锁和搜查。当胜利的曙光照进渣滓洞时,满树的石榴花盛开,呈现一片光明。真是“一树开花笑满枝,百朵千朵绿映红”。

     

        大民老师的创作思想值得后来者学习,他的戏剧理想需要后来者继续。最后见大民老师一面时,他因摔倒受伤在家静养,看到我们颇为高兴,谈起自己的创作之路,忽然大声说道:写戏全凭一腔血!听得我心震情动,这句话可以说是大民老师对后辈的“传灯”之语。我想每一位走在剧作这条路上的后来者都当听取,都当践行。

     

        大民老师,我们怀念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