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叶卡捷琳娜三世”

    贝文力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03日   19 版)
    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

        由于执掌文艺大权和说一不二的处事风格,她在国内被称作“叶卡捷琳娜三世”;由于美丽的容貌和高雅的服饰,她被国外媒体封为“莫斯科第一夫人”。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的人生既多姿多彩,又跌宕起伏。而她的个人命运折射出的,是复杂多变、悲喜交加的苏联社会的历史底色。

     

        在64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为苏维埃服务了44年,其中14年担任文化部长,是俄罗斯/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时间最长的人。

     

        一

     

        福尔采娃1910年出生在特维尔州小城维什尼·沃尔切克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在一战中身亡,母亲是纺织女工。1925年,卡佳(叶卡捷琳娜昵称)七年级毕业,也进入纺织厂工作。日后,她的反对者因此一直刻薄地称她“来自乡村的纺织女工”。卡佳聪明伶俐,精力充沛,积极投身社会工作,担任工厂团小组的领导。在一次团代会上,她认识了萨拉托夫航空技术学校的共青团负责人,一名英俊的飞行员,两人相爱结婚。丈夫希望她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她认为待在家里无异于笼中小鸟。她渴望广阔的天地。上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卡佳觉得自己不能脱离日新月异的新生活。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她意气风发。

     

        30年代中期,她随升迁的丈夫来到莫斯科。团中央推荐她进入精密化学技术学院深造,尽管她的学历只是初中毕业。卡佳对学习的兴趣并不大,成绩通常是正好及格。但在社会工作方面,无人能与她这位学院共青团书记比肩。而丈夫始终觉得妻子的位置应该在厨房。卫国战争爆发后,丈夫上了前线。不久,他写来信,说爱上了别的女人,不再回来了。这一变故使她第一次暴露出女性柔弱的一面,她感到无望无助。母亲赶来,承担起了一切,包括照顾抚育外孙女。此后,母亲一直陪伴着她,直到自己去世。

     

        从学院毕业后,福尔采娃开始从事党务工作。很快,她当选为莫斯科伏龙芝区委第一书记。由于此前忙于工作,忽视学习,她有时在认读上都会出错。她决定改变这一状况。在家里,她对着镜子诵读要做的各种报告,不断纠正错误,直到最后把报告背出来。后来,她的讲话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在那个年代,不看稿子演讲是很罕见的。

     

        40年代末,福尔采娃与莫斯科市委书记尼古拉·费留宾坠入爱河。但费留宾已婚,有两个孩子。他们的感情经历了不少磨难。1951年,费留宾与妻子离婚,并在两年后与已是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的福尔采娃结婚。不过,他们没有蜜月,因为费留宾立刻被派往苏联驻捷克使馆任参赞。

     

        因出色的组织才能、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出众的容貌风度,福尔采娃继续受到重视和提拔。在当时苏联领导机关中,女性并不多,而形象出众的则更少。据说,斯大林对她也颇为赏识,在一次活动中还特意安排她坐到自己的身边,让记者把他们一起摄入镜头。赫鲁晓夫出访时也常把福尔采娃列入代表团名单。1954年,在赫鲁晓夫的建议下,福尔采娃担任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两年后,他又让她当上了中央书记。对赫鲁晓夫的提携,福尔采娃感怀于心。1957年,当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联合部分主席团成员试图用简单投票方式解除赫鲁晓夫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时,福尔采娃借口上卫生间,跑去给强力部门的领导和其他在莫斯科的中央委员打电话,呼吁他们来保卫赫鲁晓夫。最终,赫鲁晓夫保住了最高领导职务,而马林科夫等则被赶下了台。对福尔采娃的感激并没有影响和改变赫鲁晓夫的处事风格。1960年,他得到报告,说福尔采娃在与另一名中央委员阿里斯托夫通话时,“说了多余的话”。很快,她被解除了中央书记的职务,理由是她在莫斯科郊外违规建造豪华别墅。那天,福尔采娃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召开例会,突然走进一个男人,一言不发,直接剪掉了她办公桌上的政府电话。福尔采娃无法忍受这一切。她回到家里,割断了自己的静脉。是来访女友的及时出现救了福尔采娃一命。

     

        赫鲁晓夫和其他领导人都没有料到福尔采娃会做出这样的反应。有着钢铁般意志与性格的福尔采娃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柔弱的女人——这一发现令他们震惊,也使他们对她产生了怜悯。在福尔采娃50岁生日那天,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米高扬等一起登门向她表示祝贺。她收到了很多礼物,最贵重的两件是:列宁勋章和她丈夫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消息。而此前,她已被任命为文化部长。尽管,与中央书记相比,职位下降了,但福尔采娃还是很感激:她是一个没有工作便无法生活的人。

        二

     

        即使对手也不得不承认,福尔采娃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文化部长任上,为苏维埃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事情。例如,由于她的努力,创设了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和莫斯科国际芭蕾比赛,建造了卢日尼基体育馆、市青少年创作宫、马戏场、“儿童世界”和“俄罗斯”音乐厅,在特维尔大街开设了“莫斯科”书店。正是福尔采娃促成了塔甘卡剧院在尤里·柳比莫夫领导下的重生、“现代人”剧院得以继续存在以及奥列格·塔巴科夫剧场的建立,莫斯科模范艺术剧院、轻歌剧院和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有了新的大楼,《蒙娜·丽莎》被运到莫斯科展出。她是不少艺术家可以依靠的“厚实的墙”。她帮助杰出的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进行了首次出国巡演——此前,由于父母的原因,他一直未能踏出国门。她经常安排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加琳娜·维什涅夫斯卡娅出国演出,而维什涅夫斯卡娅的丈夫,大提琴家姆斯基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服毒自杀时,福尔采娃动用了首都最好的医务力量,挽救了他的生命。福尔采娃对著名芭蕾舞演员玛雅·普里谢茨卡娅呵护有加,容忍她所有的“明星的任性”,普里谢茨卡娅真诚地称她是“最好的文化部长”。对歌唱家柳德米拉·泽金娜,福尔采娃也是有求必应,她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著名电影演员尤里·尼库林生前曾经讲述,福尔采娃怎样“拯救”后来成为苏联经典喜剧片的《高加索的女俘虏》:电影里,埃图什扮演了一位著名的“萨霍夫同志”,而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有一位负责人姓“萨科夫”。为此,领导们不同意影片发行,要求把萨霍夫的名字改掉,为电影重新配音。尼库林向福尔采娃申诉。她立刻拿起电话,对着话筒高声说道:“你们怎么这么白痴?”电话那边紧张地回答,说出了差错,谁也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电影已经拍好了,马上就会上映!

     

        不可否认,担任部长的福尔采娃时常是任性、强硬和严厉的,有时可能是“不公正”的,但其中原因大多在于当时的环境,而不是她的性格和人品。当年有人指责她缺乏教养,不懂音乐和绘画。她是凭直觉禁止她所不理解的东西。对于她而言,除了“苏维埃的理想”,没有任何偶像。因此,她在任期间,西方摇滚乐队没有到过苏联,也时常会有些作品被撤销、遭禁演。例如,她指示封杀塔甘卡剧院的话剧《活着的人》,是因为她“真诚”地觉得这部戏在意识形态上是“有害”的。而她下令把所有的哥萨克歌舞团合并成一个,是“为了节省国家的经费”。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维什涅夫斯卡娅由于庇护索尔仁尼琴而被迫去国离乡,也发生在她任上。这是她的“错误”,但都不是出于“私利”。更多情况下,她愿意倾听、愿意理解——所有与她有交往的人都不否定这一点。她直截了当,不喜欢阴谋诡计,这与许多文艺界人士不同——那些人在现实生活中远非美德的化身:他们在向福尔采娃寻求帮助时,常常揭发同行。大部分的揭发,福尔采娃都“束之高阁”。

     

        三

     

        弗拉基米尔·谢利瓦诺夫回忆说:“那个年代,关于女性党务工作者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有智慧,但外貌没有吸引力。而福尔采娃既有智慧,又有迷人的外表。她确实美丽。她适用于这样一个概念:高傲的美丽。没有丝毫的矫饰。剪裁得体的裙子,雪白的衬衣,带蕾丝的袖口和领子,高跟皮鞋。莫斯科各区委的书记们都欣赏她,爱慕她,而她也知道这点……”福尔采娃是克里姆林宫里最漂亮的领导人。莫斯科最好的服装师为她服务。每次出国访问,她的服饰总是既有品味,又有创意,美好的形象和独特的风度一直是外媒关注的焦点。西方记者也因此授予她“莫斯科第一夫人”的桂冠。

     

        艺术学家阿纳托利·斯梅良斯基在专著中写道,福尔采娃不仅是一位部长,她还是一个女人。著名演员、导演奥列格·叶夫列莫夫是她的好朋友。高兴的时候,她会娇媚地把裙子撩到膝盖处,说:“奥列格,来,告诉我,我的腿长得不错,是吗?”福尔采娃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有人认为她做过美容手术,这无法验证。但她坚持每天做操、打网球,则是事实。她的身材不逊色于当时西方最好的电影明星。

        不过,她更大的魅力还是来自于内在。据同时代人回忆,与人交谈时,她凭借自己的真诚和用心能够在数分钟内赢得对方的好感。福尔采娃办公室里有一帧伊丽莎白女王的肖像照,上面的题词是“伊丽莎白赠送叶卡捷琳娜”。据说,在与福尔采娃交流20分钟后,英国女王突然表示:“叶卡捷琳娜,请别称我陛下,就叫我伊丽莎白。”这多半是传说,但很好地说明了福尔采娃的特点。包括有“20世纪歌剧女神”之称的玛丽亚·卡拉斯在内的许多世界级艺术家都把福尔采娃引为知己。

     

        四

     

        在出版于国外的回忆录里,加琳娜·维什涅夫斯卡娅把福尔采娃描绘成一个“酒鬼”,“什么都不懂”。这当然是一个有欠公允的结论,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句话出自一个福尔采娃相当尊敬并且竭尽全力帮助过的人之口。

     

        福尔采娃确实喝过不少酒。50年代初与费留宾相爱之后,为了缓解舆论带来的压力,她喝酒。60年代,割腕事件发生后,酒精更是她摆脱各种问题的重要依靠。后来,不时有消息传来,说在丈夫的生活里,还有其他女人的身影出现。出于仕途考虑,他们不能离婚,但同床异梦。1972年,陪伴照顾了她一辈子的母亲去世,这对她打击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她开始害怕一人独处。常常被头疼折磨。好友柳德米拉·泽金娜回忆说:“别人常常要和福尔采娃喝酒……在各种招待会上,演员们都会端着酒杯过来,每个人都认为和她喝一杯是种荣幸。”福尔采娃浅饮则醉,而她又喜欢喝烈性酒伏特加。下班后,她的“亲信们”经常聚在一起,拉福尔采娃喝酒,赞美她,附和她,为的是得到各自需要的东西。最后,喝酒甚至开始对她的仕途产生影响。在各种招待会上,需要专门安排一个人盯着她,防止她多喝。为此,福尔采娃深感屈辱。她自己也想摆脱对酒精的依赖。

     

        1974年夏天又发生了“别墅”事件。福尔采娃被叫到纪委,批评她行为失当,说她在为自己女儿建造别墅时低价购买建筑材料,并从大剧院挪用镶木地板。福尔采娃试图辩解,但在场的政治局委员安德烈·基里连科不允许她说话。最终,福尔采娃受到严厉警告处分。

     

        9月,她几乎是被强行送往南方“休养”。回来后,不明就里的下属们都感到很惊讶:她看上去衰老很多,工作起来全无她一贯的激情。10月24日晚上,她参加了一个招待会,举止如常,但只喝波尔荣矿泉水,没有等到活动结束就回去了。作为外交部副部长的丈夫费留宾还留在招待会上。等他两小时后回到他们位于阿列克谢·托尔斯泰街的寓所时,她已经死了。官方讣告说,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脏衰竭。但民间至今流传的说法是:福尔采娃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

     

        葬礼之后,在演员之家为福尔采娃举行了追思会,著名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说:福尔采娃总是敢于说“是”——总是为了支持、帮助新人,竭尽全力;也敢于说“不”;而且,总是言行一致。只有坦荡磊落的人才会这样说和这样做。

     

        岁月荏苒。今年是福尔采娃诞辰106周年。而她逝世至今也已过去42年了。在她去世后的最初20年里,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她的反对者在评价她时,都相当地情绪化,他们想向她清算,并通过她,与那个制度清算——尽管,用俄罗斯当代著名传记作家费多尔·拉扎科夫的话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那个制度下生活得并不错。现在,当所有的情绪都归于平静,可以客观地说:福尔采娃远不是天使,但也不是恶魔,而是一个人,一个带着优点和缺点的女人。2004年12月3日,莫斯科红场附近的特维尔大街9号的外墙上挂起了一块纪念铭牌:“杰出的文化活动家叶·阿·福尔采娃1949—1960年在此居住”。而2006年12月7日,根据市政府的决定,莫斯科第25图书馆被命名为“福尔采娃图书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