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爱书人张银学

    张抗抗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20日   03 版)

        黑龙江省铁力市的一位普通读者张银学先生,在20多年时间里,陆续搜集、收藏了我的上百种版本图书。“张抗抗文学馆”所展示的,是他无偿捐献给杭高的其中一部分。

        20年前即1996年9月,我专程赴哈尔滨“天鹅”书展,现场签售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情爱画廊》。那天到场人很多,读者在展览馆大厅里排起长队,密密的队伍拐了好几个弯儿。我在展台前坐下,抬头见排在队伍最前列的,是一个肤色黑红的年轻人,憨厚朴实神色腼腆,怀里抱着一堆书,面前的桌上还堆放着高高的一摞书,紧张而充满期盼地看着我——他是今天的第一位购书者。

        “我是张银学。”他的东北口音很重,“张老师,我终于见着你了。”

        大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有一个叫张银学的人,不知从哪儿找到我的地址,一次次给我寄来大包小包的印刷品,都是他从各处各地搜寻来我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我几乎全部作品的单行本,还有一部分报纸杂志刊登的单篇文章。铁力是黑龙江省中部的一个小城,是我当年在农场下乡时,从哈尔滨去佳木斯的铁路必经之地。我被他的诚意感动,加上他是东北“第二故乡”人,我每次都会小心拆封,一一签名盖章,再打包给他寄回去。

        我惊喜地为他买的书签名,一边好奇地问他,今早是几点钟来排队的?他说昨晚看到报上的签书预告,连夜坐火车从铁力赶来,一宿没睡,在车站猫了会儿,天亮就来排队了。问他干吗一口气买几十本书?他回答说,除了我自己的,还有帮别人买的。我喜欢书……

        他喜欢书。而我,自然是喜欢那些爱书的读者。

        此后,凡是有我的新书(包括不同版次的新版本)出版,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获悉并购买(看来他与书店及邮局的关系“老铁”)。然后把包裹严实的新旧版本寄来请我签名。他对签名是有要求的,总不忘叮嘱我在扉页上写一句话、别忘了加盖印章……有时我抱怨他买书太多、寄书太勤,他来信解释说,他藏书中一部分,是用来和书友们交换各自需要的版本。他从不卖书,无论谁出多高的价钱,他也不卖。他辛勤工作,没有不良嗜好,节衣缩食省下钱,全买书了。

        后来他结婚生子,我给他儿子起名:张储——取储藏书本、储存知识之意。他喜欢。

        有了电脑之后,他把自己全部的藏书清单打印寄给我看。那时他独缺朝鲜文版的小说集《夏》,而我自己也仅存一本样书,舍不得给他。他便给牡丹江市的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写信,一封又一封地恳求。可惜出版社仓库告罄无法提供,他又设法在书友中苦苦搜寻,不知道他最后用了什么办法,好多年后终于得到了这本书。我在港台出版了繁体字小说集和散文集,他写信给港台出版社购买,或通过与台湾香港的书友交换获得。有时寻得一本书,需要苦等好几年。他每次寄书来请我签名,必附有若干邮票,以支付我返寄签名本给他的邮资……如此的执著诚意、如此艰难的搜集过程,我渐渐看得不忍,有时也主动赠书给他,并帮他搜集一些作家签名。他为了表示感谢,把我的作品封面及照片,自费制作成纪念信封赠送友人。2012年,他自行设计了“张抗抗文学创作四十周年纪念”的信封,寄来一大摞。我吃惊地发现,他对于我的创作经历,比我自己记得更清楚。

        张银学的书信文字简洁,文理通顺,然而,或许是由于羞怯或是由于自尊,他极少在信中与我交流作品的读后感。也许在他看来,藏书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也是精神的需求和满足。他家中清贫,经济拮据,常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但却把全部的余钱都用来买书藏书。近年来,有一些“藏家”靠转售藏品赢利,但张银学不屑这类商业行为。他很少收藏那些未来可增值赚钱的“商品”,仅以收藏我的书籍、资料为乐。有一年,他来信告诉我,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他的部分藏品,但我的那些签名本,由于放在另一个地方而侥幸无恙。感觉他信中的语气,竟有几分轻松。

        一个痴迷书籍的人,内心必是一个敬重知识、崇仰文化的人;一个挚爱书本的人,一生都会迎着亮光前行。

        近年来,张银学开始和我交谈他对作品的看法,方知他其实一直在“暗中”读书。他花费了很多业余时间,将我的旧作逐字逐句输入电脑,再把电子文本发送给我。他常去孔夫子旧书网“闲逛”,很多盗版书的信息,都是他提供给我。但凡发现有盗卖我的书信,他甚至不惜自己花钱把信买回来……他不仅是一个爱书人,还是一个护书的“志愿者”。去年他曾在家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张抗抗版本图书展”,得到了书友和亲友们的热烈赞赏。那一天他很快乐。他说自己的一生,书籍是他永远的“隐形伴侣”。也许就从那一天起,他萌生了要为这些藏书寻找一个能公开展示的好去处。

        杭高筹建“张抗抗文学馆”,最初来自他的动议。他千辛万苦收藏多年的我的版本图书、积攒了几十年的我的文学创作资料,就这样,豪爽地、痛快地放开手,让它们从东北直下江南,回到作者的故乡。把这些藏书存放在杭高这个具有悠久人文传统的好学校,他亦心安。

        谨以此文记述张银学这位爱书人与好读者。惭愧的写书人,除了更好的作品,何以回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