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影、电视剧诞生,“剧本”便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元素,而和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当然,剧本的作者——编剧,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影视界也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一些反映现代人生活的优秀影片,如《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人到中年》《牧马人》《今夜有暴风雨》等,一大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影片出现在中国的银幕上,因其传神的表达而脍炙人口。虽然其时多数人对“编剧”这一职能并不关注甚至无意识地漠视,然而回过头再去审视,我们又不能不对编剧在其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示感慨。
中国电影理念转变的分水岭应该是《红高粱》。这部电影从许多方面对以前进行了大胆的突破:电影结构、演员表演、拍摄角度、音乐、色彩的运用等,都让观众感到惊讶,却又觉得合情合理。这部电影不但在国际上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关注,而且推出了以后将在中国的文艺界的人物:演员姜文和巩俐,导演张艺谋,作家莫言。
此后,陆陆续续有一些电影让观众大饱眼福:《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甲方乙方》《大撒把》《不见不散》等,以至后来的《天下无贼》《手机》《投名状》《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如果说到电视剧,由于近些年来的不断探索,加之电视剧市场的逐渐成熟,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电视剧作品也让观众耳目一新:《亮剑》《闯关东》《康熙王朝》《大宅门》《大染房》《潜伏》《借枪》《你是我兄弟》《媳妇的美好时代》《悬崖》等。这些电影、电视剧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国人的爱国情绪,传递了正能量。细观这些电影、电视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它们要么是根据已有的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要么是邀请优秀的编剧(作家)量身定做为其写的剧本:《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框架源于张翎的小说《余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康熙王朝》的原著来自二月河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让子弹飞》改编自老作家马识途的小说《夜潭十记》,《非诚勿扰》是冯小刚请作家王朔专门编剧的,《手机》和《一九四二》的原著都是著名作家刘震云,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取材于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又邀请著名作家刘恒和严歌苓共同操刀编剧……
与此同时,作为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的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李安、吴宇森等,囿于种种原因,先后出台了几部“无剧本”作品:《英雄》《夜宴》《卧虎藏龙》《赤壁》《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以及众多的无厘头电视剧,戏说、搞怪、离奇,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艺术理念,最终,无论是多么大牌的导演,还是多么如日中天的演员,其作品都只能被观众所唾弃,遭到影视市场的无情淘汰——要说还能留下些什么的话,也只能徒留给观众无数的笑柄罢了。
说到底,剧本仍是文学的一种,而专业作家,因为兴趣使然及职业要求,又经过长期的思考、探索与锤炼,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广博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并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影视作品所需要的立意、情感、人性、故事、冲突、包袱等,恰是文学也就是作家的所长,由此,他们介入编剧,一般情况下,会提升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语言表达、审美品位、意境营造等基本水准,正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一次文学论坛上所指出的那样:张艺谋比较成功的电影都是建立在一个比较成功的小说文本之上的,“就像园艺中的嫁接一样,他不断地将他的果枝嫁接到不同的母本上,由此产生出不同的果实”。
是的,文学可以给影视以滋养。如果有更多的作家介入编剧,只会使影视作品成长得更加茁壮、更加丰满。
山西省太原市 关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