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后出转精的《王文成公全书》

    钱耕森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13日   10 版)
    《王文成公全书》(全四册),[明]王守仁著,王晓昕、赵平略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6月第一版,178.00元

        王晓昕、赵平略点校的《王文成公全书》2015年6月出版后,年底入选中华书局2015年度古籍学术类十佳图书。

        据统计,1949之后,国内王阳明全书或者全集曾多次出版,那么,为什么还要再出一个新版呢?

        答案可概括为四点。

        第一、早期版本。在王阳明逝世后第39年,即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朝廷对王阳明予以甄别平反,“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从此以后,王阳明才被称为王文成公。以“王文成公”名义出全书,最早是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郭朝宾刻的《王文成公全书》。但郭氏刻本流传甚少。其次是隆庆六年(1572年)王门后学谢廷杰刻的《王文成公全书》,这一刻本传播甚广。王晓昕、赵平略两位先生所整理的即为明隆庆谢氏刻本。

        第二、内容翔实。谢氏有鉴于“见所录若干集,各自为书”,又恐“四方之学者,或弗克尽读”,缺少内在联系,使读者难以卒读,遂汇集王阳明书劄文稿,根据内容与年代,进行梳理,综合整理为六大类:一为《语录》三卷(即《传习录》上、中、下三卷),并以《朱子晚年定论》作为附录;二为《文录》五卷;三为《别录》十卷;四为《外集》七卷;五为《续编》六卷;六为《附录》七卷(含《年谱》三卷、《年谱附录》二卷、《世德纪》一卷、《世德纪附录》一卷)。凡三十八卷。谢氏刻本“后出转精”,更完整,更系统,合乎逻辑,富有内在联系……问世后影响深远,几为后出各本之祖。这次王晓昕、赵平略两位先生以《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影印之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又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王文成全书》,明崇祯八年施邦曜刻《阳明先生集要》,康熙二十八年张问答编辑《王阳明先生文钞》三书为主要参校本,进行点校。

        第三、修旧如旧。这是古籍整理的基本原则。王晓昕、赵平略两位先生整理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时,能自觉地予以遵循。他们校勘时尽量尊重底本原貌,保持对原书的內容不作任何删节与增补,也不作任何文字秩序的调整,决不妄改文字,经核对确有错误的,才予以改正并出校。已、己、巳等形近易讹的字,以及少量不常用的俗字等,则径改为通行正字。除校勘外,他们将很大精力放在标点上,字斟句酌,力图通过标点准确传达王阳明著述的原意,以求能达到既便于今人阅读,又便于今人能观其原貌的目标。已出王阳明全书如1998年上海书店的《王文成公全书》和2004年北京线装书局的《王文成公全书》,均未经标点。1999年三秦出版社的王俊才编译《王文成公全书》六卷,系重新编排。已出《全集》如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吴光、钱明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下册,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杨光编《王阳明全集》(全译本)和2011年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吴光、钱明等编校《王阳明全集》(新编本),均有标点校勘,并有编排与增删。一言以蔽之,这些版本都与“修旧如旧”的原则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第四、后出转精。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过去的整理本存在一些标点失误,讹误相沿,既曲解了古籍原典,又遗误了广大读者。而王晓昕、赵平略两位先生点校的《王文成公全书》则作了改正。试看:

        新标点: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传习录上》,王晓昕、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一,第3页。以下从简,只注页码。)

        旧标点: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这里讨论如何去求事父、事君、交友、治民之理?或者去求孝、忠、信、仁之理?旧标点的回答是分别到各事物上去求。显然,这是朱熹“要格天下之物”的观点。怎么能由此得出王阳明关于“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的观点呢?而新标点就克服了这个矛盾,呈现了王阳明所主张的“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第148页)的本意。二者的分歧在于对原文的“不成”的理解大相径庭:新标点理解为疑问句,理解为“难不成”“难道”,这完全符合王阳明的本意。而旧标点却未能作如此这般的理解,而另有所解,理解为直陈句,就与王阳明的原意相矛盾。下面为篇幅所限,仅再列几处标点,加以简要对比,仅供诸君参考:

        1.旧本: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

        新本: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第18页)

        按:“譬”,譬如,应属下句。而旧本点在上句,误也。

        2.旧本: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

        新本: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第42页)

        按:“完完”,完全之意。旧本将“完完”二字断开,不妥。

        3.旧本:答原静书出,读者皆喜。澄善问,师善答,皆得闻所未闻。

        新本:答原静书出,读者皆喜澄善问,师善答,皆得闻所未闻。(第87页)

        按:喜甚?新本有答案,旧本也有吗?

        4.旧本: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

        新本: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第158页)

        按:“然”字应属上句,“同然”岂能断开?“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此句亦不宜断开。

        5.旧本:但见白云犹复起,封中断碑无字,天外日月磨;刚风飞尘过眼倏,超忽飘荡,岂复有遗踪!

        新本:但见白云犹复起封中。断碑无字,天外日月磨刚风。飞尘过眼倏超忽,飘荡岂复有遗踪!(第810页)

        按:这是王阳明《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诗,旧本的标点属于未读懂,新本就押韵了。

        新旧本中如些这般的不同之处甚多,难以一一列举了。王晓昕、赵平略两位先生点校的《王文成公全书》起到了匡正上述旧本的重要作用,面目为之一新,后来居上。

        当然,美中尚有不足之处。就以短文《象祠记》(第1023—1024页)为例来说,其一,文末的“└”这个符号,明显是多余的;其二,瞽瞍亦允若,出自《孟子·万章上》引自《书》,所以应加“『』”这个符号,即『瞽瞍亦允若』;其三,全文虽短,仅671个字,仍宜分段。仅供参考,衷心希望能精亦求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