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诗歌翻译:译诗和恋爱相仿佛

    本报记者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29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夏琪)“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诗作《我冻得直哆嗦》中的这个句子,成为近日在鲁迅文学院举行的活动主题。在“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诗歌的语言、翻译和可能性”诗歌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表示,我们对外国诗歌的翻译一直进行着,这些翻译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围绕诗歌翻译的价值、诗歌翻译的可能性,以及译作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

     

        北师大教授、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张清华每年都编诗歌年选,他表示,每次编年选最大的痛苦就是在好的诗歌和有效性的诗歌两个层面上游移。每一个诗歌写作者,应该试图在最有力量和最具有当下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他说,好的汉语译作具有植根于汉语的属性,就像是从这个语言的内部生成的一样,它同时植根于人的心灵,植根于人的无意识,表达出一份自然而然的妙处。

     

        对于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董强来说,翻译的标准可用“核心价值”来概括。他认为,翻译把作品的核心价值传递过来,如果翻译家抓不住作家特别的风格和强烈的情绪,怎么自圆其说都没有用。诗歌翻译中形成的误区,就是因为错过了作品的核心价值,而将纯粹主观的所谓诗意和诗性强加于诗歌的翻译。

     

        诗人欧阳江河注意到翻译“缺席”的问题。很多成功的翻译文本中,经常是写作者缺席。译者的主体性成功地替代了写作者,这个“成功替代”首先体现在阅读。真正的翻译是超出词和词之间的转换的,诗歌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替换,自然欠缺、生命欠缺、发声学和思想的欠缺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翻译家汪剑钊形象地比喻说,译诗和恋爱相仿佛,相同处在于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辛苦寻找,最终只有真诚的相爱者才有机会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