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白化新案

    请迪卡普里奥扮演莫拉维是种族主义行为吗?

    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15日   04 版)
    大诗人莫拉维和演员迪卡普里奥(小图)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好莱坞正在筹拍十三世纪波斯诗人和大毛拉贾拉尔丁·穆罕默德·巴尔赫依·莫拉维·鲁米的传记片,并有意雇请大明星莱奥纳尔多·迪卡普里奥担纲主演。

     

        这一想法遭到了广泛抨击。

     

        又一桩白化大案

     

        电影《角斗士》的编剧大卫·弗兰佐尼和莫拉维电影的制片人斯蒂芬·乔尔·布朗上周对《卫报》表示,要以此挑战西方电影中穆斯林角色的固有形象。

     

        “他〔莫拉维〕就像一位莎士比亚,”弗兰佐尼说,“他是一个有着巨大才华、对其社会和人民有极高价值的人物,显然能在今天引发回响。”

     

        弗兰佐尼和布朗刚刚访问了伊斯坦布尔,拜会多位莫拉维专家,并前往安纳托利亚的科尼亚,拜谒了莫拉维墓。

     

        他们表示,希望由莱奥纳尔多·迪卡普里奥扮演莫拉维,再找另一位大明星小罗伯特·唐尼出演莫拉维深爱的导师、苏菲游方僧夏姆士·大不里兹,或称大不里士的夏姆士。

     

        消息一出,莫拉维迷大为震怒。他们在推特上使用“#鲁米非白人”的话题标签进行抗议,指责好莱坞再度施展“白化”伎俩,将非白人的角色交给白人演员。

        他还不够白哩!

     

        莫拉维是波斯人之后,生于今日塔吉克斯坦的瓦赫什或阿富汗的巴尔赫,大不里士的夏姆士则生于今日伊朗的大不里士。

     

        不久之前,已有英国演员蒂尔达·斯温顿出演华裔角色、丹麦裔美国演员斯卡莉特·约翰松(一译斯嘉丽·约翰逊)获演日裔角色两起引发广泛争议的白化案,迪卡普里奥和唐尼的角色设想无异于火上浇油,将好莱坞推上种族主义的舆论风口。

     

        与此同时,哈利·波特后传反其道而行,主动安排黑人演员诺玛·杜梅兹韦尼在舞台上扮演长大成人的白人巫校女生赫敏·格兰杰,收获许多赞扬。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还公开斥责对这一角色安排提出质疑的人是“一小撮种族主义分子”和“白痴”。

     

        上下两集的舞台大剧《哈利·波特和倒霉孩子》(HarryPotterandtheCursedChild)6月7日开始在伦敦预演,英国剧评界已普遍给出好评。

     

        在迪卡普里奥的白化案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伊朗裔的朱本·贝赫拉德(JoobinBekhrad)6月12日为免费的英国《地铁报》撰文指出,莫拉维生于巴尔赫,一个被历史学家称为“雅利安人种摇篮”的地方,而迪卡普里奥是地中海边的意大利裔,要想扮演莫拉维,他还不够白哩。

     

        美国最畅销诗人

     

        话说回来,唯钱是举的好莱坞为什么起意拍摄一部波斯诗人的电影?

     

        “鲁米在美国极受欢迎。”弗兰佐尼说。

     

        此言不虚。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的报道说,莫拉维的英译诗集近年的销量数以百万计,使他在美国成了最受欢迎和最畅销的诗人。

     

        “他是个写喜悦与爱的诗人。”莫拉维专家布拉德·古奇(BradGooch)说,“他的作品因为与夏姆士的分别而生,因为爱情和创造的源泉、因为面对死亡而生。鲁米的讯息直指人心,颇具感染力。我有一次看到一片汽车保险杠上的贴纸,上面写着鲁米的一行诗:‘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

     

        这一句诗因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哈立德·侯赛尼在所著小说《群山回唱》卷首的引用而变得流行起来了。

     

        美国诗人之家(PoetsHouse)的会长李·布里切蒂(LeeBriccet⁃ti)指出,莫拉维诗歌的“共鸣和美”堪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肩。

     

        “鲁米的诗跨越时间、地点和文化,有力地表达了活着的感受,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周而复始中对爱和狂喜的追求。”布会长说。

     

        莫拉维在西方称鲁米,但东方和中国的波斯语文学界普遍以莫拉维呼之。穆宏燕译莫拉维著六卷本《玛斯纳维全集》署作者名为“莫拉维(鲁米)”。

     

        大毛拉与游方僧

     

        然而,好莱坞看中莫拉维,并不惜雇请片酬最高的一线明星,恐怕并非全因他成了美国头号畅销诗人的缘故。他与男僧大不里士的夏姆士的“旷世遇合”,想必才是片商眼中的金矿。

     

        关于这段激情澎湃的关系,穆宏燕在《玛斯纳维全集》的译者序言里写道:

     

        1244年的一天,一位不知来自何方的毫不知名的苏菲游方僧夏姆士·大不里兹来到了科尼亚,与莫拉维一见如故,莫拉维视他为知音,二人长期一起废寝忘食地探讨苏菲奥义,吟诗作对,跳旋转舞。此时,莫拉维不到三十八岁,夏姆士年已六十。莫拉维与夏姆士的旷世遇合一直是伊朗文学史上的美谈,这种遇合使莫拉维焕发出诗人的激情,吟诵出大量的神秘主义诗歌。若没有这次遇合,莫拉维很可能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然而,莫拉维的门徒们看到自己的导师居然拜倒在一个毫不知名的游方僧面前,全副心思都放在他身上,不再关心自己的弟子,于是妒火中烧,进行造谣中伤、挑拨离间,迫使夏姆士于1245年悄悄离开科尼亚,去了大马士革。夏姆士的离去使莫拉维感到寝食难安,十分痛苦,写了大量的信和激情澎湃的诗给夏姆士,又派自己的儿子苏丹·瓦拉德前去大马士革把他请了回来。两颗相互敬慕的心又聚在一起了。过了几年,门徒们再次燃起妒火,对夏姆士进行百般折磨。1249年,夏姆士失踪了。莫拉维派人四处寻找,又亲往大马士革遍寻,均无结果。有人说他到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隐居起来了,也有人说他被那帮卑劣的门徒们暗害了,这到现在仍是一桩历史悬案。

     

        夏姆士的失踪使莫拉维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激愤,在这种心境下,怀着对夏姆士的思念,莫拉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时,给莫拉维痛苦的心灵带来抚慰的是萨拉合尔丁·扎尔库布。扎尔库布是科尼亚的一个金匠,没有很多文化,但很能理解莫拉维的心,莫拉维也把他认作夏姆士的再现。扎尔库布帮助莫拉维把写给夏姆士的诗歌汇编成《夏姆士集》,共有抒情诗2500首。扎尔库布陪伴了莫拉维十年,于1259年去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