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一部社会史视角中的书画论著

    王菡薇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11日   19 版)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上溯可至新石器时期。此后,每个时代的书画发展各有特色,名家辈出,构成了中国书画绚烂的历史。随着西方形式分析、图像学、社会学等方法理论的引入,中国书画研究又增加了新的维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中,社会史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公众视野下的中国书画》一书显示了作者陶小军近年来在此视角下的对书画研究的探索。

        全书的论述始于“书画与风格”。风格本身是书画研究最为基础的环节,作者循着中国书法的时代性特征、汉代碑刻中的异体字与风格表现、从隶变与楷变看书法的时代性、宋代科举弥封誊录制度与宋代书法意趣变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颇有新意。这些论述既有较为宏观的时代性问题,又有学者较少有关注的异体字、弥封誊录制度与风格表现关系的微观探讨。“书画与经济”部分从书画作品商品性的角度,分析经济因素对书画作品产生的影响,作者关注书画作品的商品性和中国书画市场形成发展的问题。由此,中国取润活动的起源与流变则必须是跟进的问题。作者选取“经济因素对吴昌硕绘画风格的影响”、“民国时期北京地区书家与书画交易的活动”两个有代表性个案进行分析,很有说服力。书画创作,在早期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迎合特定人群的喜好,是文人自娱的把玩件,而很少进入市场流通,与社会公众产生联系。然而,在清末民初,艺术品市场加速发展,书画的商品性日益显现,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属性也进一步被揭示。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近年来以民国书画市场研究为中心的书画经济史探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体系。“书画与社会”部分从地域性角度探讨公众问题,涉及书画艺术的本文化、跨文化交流,显示出作者从事专门史研究的专业本色,作者围绕民国前期书画市场与社会变迁、民国书画市场中的代笔与作伪问题、民国前期书画市场中的负面影响、晚清文人眼中的书画鬻艺活动展开论述,为读者揭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书画市场实则与社会变迁有相互因果的关系。“书画与公众”部分属于应用研究部分,作者揭示了当代书画市场存在的问题、江苏书画市场与社会群体关系,也指出了江苏书画艺术走出去的难点与突破路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书画是中国文人聊以“自娱”的媒介。以往研究者对于书画研究常常局限于书画或创作者本身,较少放眼“他者”,很少研究其与公众的互动影响,这无疑是十分遗憾的。该书“书画与风格”、“书画与经济”、“书画与社会”、“书画与公众”四个部分之间的论述层层推进,最后落脚于艺术与公众的关系问题。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有一定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公众,艺术品的批评性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此外,只有图像的意义在公众中形成共识,图像才具有权威性,而图像的意义在公众中形成共识之所以有可能性则是因为某些共享的视觉习惯为特定社会所规定,图像的内容与风格所构成的图像模式以及推理类比的方式在某些层次的人群中变得约定俗成。在此书中,“公众”包括赞助人、同行、社会普通大众,在书画创作、消费、流传的各个环节存在,发挥着资金支持、价值选择、舆论影响等作用,而书画作品又可以发挥经济作用,并影响社会风气,进而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作者综合了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一反过去以创作者为中心的视角,而是站在公众的角度讨论书画作品。对于书画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独特的公众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书画世界的另一个维度。

        书画家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体,本身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创造书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将公众属性添加到书画作品之中。创造完成后,书画作为商品进入艺术品市场,在流通的过程中,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这也正是公众对书画的影响。同时,书画作为精神文化的产物,对公众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透过书画观察社会,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独特角度。借助书画艺术所表现出的社会影像,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社会的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视角。对于该书的值得称道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将公众视野引入传统书画领域。作者为中国书画研究提供多方面的视角,兼及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为后来者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书中选取的几个焦点富有透视性,读后可关联中国书画更多的深层次问题。二、资料翔实,论据可信。作者在完成本书时不仅引用了大量丰富的一手文献资料,同时还参考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理论著作,使得论点落在实处;作者两度赴台,收集民国相关档案三、本书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意义。艺术服务公众、引领公众是最终的目的,通过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当下书画艺术所处的阶段,认识书画艺术与公众的对接途径,从而促进书画艺术的传播、书画艺术未来的发展。

        诚然,该书作为一本探索性的著作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仍有不足,尚待日后改进,如全书四个板块设置中,“书画与经济”、“书画与社会”中的内容大体具有相关性,所以其中的部分论述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另外,“书画与公众”部分除了理论支撑,还应加入更多的社会调查。但无论如何,艺术、经济与社会交织出的画卷都如此耐人寻味。深入其中,必有所获!

        《公众视野下的中国书画》,陶小军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4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