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晓东)“温家宝同志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大学时代,在接受系统的地质专业教育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阅读了大量政治、历史和哲学书籍;远赴甘肃工作时,在作者随身携带的四件行李中,有两件是装满书籍的小木箱;在野外考察期间,也会带上专业书、文史哲类的书籍,甚至英语课本。在读书和学习中联系社会、思索人生,思考着社会发展的道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地质出版社与中华读书报共同协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在京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等十多所大中小学的近两百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地质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交流分享。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对温家宝热爱阅读、常年坚持阅读感触很深,在会上作出上述发言,他强调要向温家宝同志学习,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认真读书,勇于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宣读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书面发言,地质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顾晓华介绍了《温家宝地质笔记》编辑出版情况。
《温家宝地质笔记》收录了温家宝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以及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该书真实记录了作者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地质事业,在艰苦一线磨炼成长的光辉足迹和心路历程,处处体现着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纯真的报国情怀、求实的科学精神、不畏困难的生活勇气。3月26日首发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
朱永新称赞《温家宝地质笔记》是“年轻人成长的教科书”和“知识分子成长的教科书”,“这样的书,不是传记胜似传记,比一般的传记更有说服力,更能够撼动人心”,“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成才教科书,有着类似更多的人生教科书,将会有更多年轻人、更多读书人,在同样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温家宝总理在给我校学生讲座前,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亲自写讲义,有时备课到深夜12点多,还制作了PPT,开始写了12000字,反复修改七次,后来压缩到4000字,定稿后给同事们试讲,接着又进行多次修改。讲座现场,总理渊博的知识,顺畅的表达,亲切的笑容,幽默的语言,让我校全体师生感受到了一位老人的博学与慈祥。”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借助回忆表达对温家宝身上浓浓的教育情怀的敬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选读了书中多段有关读书学习的话语,勉励中学生都要立志成才,努力成为拔尖人才,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地质出版社社长顾晓华透露,在编辑《温家宝地质笔记》过程中,无论是大纲的拟定、框架的确立、笔记内容的精简取舍,还是版式和封面设计,温家宝全程给予了具体指导。他曾15次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多次与编辑人员谈编辑方法,先后7次审阅书稿的草稿,5次审阅样书,力求体现“真实”二字。“他的认真严谨、和蔼可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我们编好此书的动力”。书定稿以后,温家宝对出版社的同志谈到:“一部书的作者总是希望它能够对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周围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有所启示。我希望将来读了这本书的同志,不管是否从事地质工作,都能够体会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是一个热爱自然和追求科学的人,应该是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专注对待工作的人,应该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读书交流会当天,师生们品读温家宝成长的经历与感悟,感受他的报国情怀与科学精神,谈读书、谈学习、谈立志、谈做人,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属于阅读的节日。(“《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交流会”更多精彩发言详见本报本期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