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保华先生书法的研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注重他的书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结字、墨法、章法等。这当然是研究一位书法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一旦深入书法艺术创作的核心领域,我们就觉得这样的问题存在局限。
对边保华书法的再思考,主要是对边保华书法创作的情感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追寻与解读。当代书法审美,不跳出物质化的感受,对书法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视觉的表层。尽管这个表层有时具有欺骗性,终究会被历史识破。
边保华在隶书、草书创作上成就显著。第一,他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那种烂漫、恣意的挥洒,在山野间飘动着生命的情绪。我在考察隶书发展史时,对摩崖石刻的随意与潇洒十分迷恋。书写的自如与刻工的自如,拓展了中国书法的生存空间,它以十分得体的方式,给中国书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边保华曾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坚韧、果敢,热情、旷达,他拿起毛笔,手指间传动着健康生命对随意与潇洒的摩崖石刻的接受和领悟。因此,我们在边保华的隶书中,可以看到一千多年时间之河的慢慢流淌,可以感受到古人书写时惬意的心情。第二,对汉隶的抒情性,边宝华十分重视。军人的情感深处,是激昂与忧愁的交响,这种情感形态,对艺术创作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力量。基于此,我们看到的边宝华的隶书,不以法度取胜,却有高于法度的笔墨呈现。
边保华的草书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边保华的草书点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传统草书对他的深刻影响,前有魏晋,后有明清,绵延中国草书史的经典作品的精髓,被他一点一滴地汲取,并养成自己草书创作的动力。
情感的自由,心态的自如,决定了边保华草书创作的文化方向。边保华没有被竞技书法所囿,他不会根据评委的眼光写字,发乎性情,起于言志,是他书法创作的初衷。所以,边保华的草书,一定是边宝华理解的草书,是边保华创作的草书,而不是似是而非的草书,更不是皮笑肉不笑的草书。
值得警惕的是,当下似是而非的草书,皮笑肉不笑的草书何其多也。
坚定艺术立场,保持清刚雅正的美学趣味,是边保华草书情感性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在他看来,草书的重要性在于两端,其一是传统,其二是情感。情感也包含一个人的学识与阅历。既然边保华对竞技书法不屑一顾,那么,他就把重心放到自己的情感体系内,一任自己的毛笔,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其实,这恰是对传统书法创作的复现。
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徐渭、康有为、梁启超、谢无量等杰出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写,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留给我们的墨迹,庶几是心性的反应,学识的呈现,人格的外化。
边保华的书法格局是和谐的、健康的。作为对其书法保持研究兴趣的人,我提两点意见与边保华共勉。一,加强书论研读,更全面地把握传统书法的规律,探析古人笔墨中的人文精神;二,适当拓展书法创作的表现形式,在限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开拓,把当代书法创作提升到时代的高度、艺术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