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只研朱墨作春山

    舒心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4月20日   16 版)

        鲁迅是中国百年来文化巨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其在20世纪文学史、思想史、艺术史乃至政治文化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他肩负“黑暗的闸门”的人格凝聚而成的“鲁迅形象”始终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深刻的存在。2016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也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值此,中国美术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真诚合作,举办“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以此呈现鲁迅的思想历程及其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深刻影响。

     

        鲁迅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美术发生深刻转型和变革的时代:从五四时期提出“革四王的命”的美术革命到30年代无产大众的“普罗”美术,中国美术掀开由传统进入现代的篇章。鲁迅是中国美术现代进程的参与者和开拓者。从1913年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提倡社会美育,到左翼美术时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在西画尚在引进和学步阶段,传统文人画日趋式微之时,鲁迅指引出一条美术新生之路,并且使木刻版画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新兴美术的重要一支。没有鲁迅就没有现代版画。鲁迅是中国文艺现代化道路上的先锋。

     

        鲁迅思想博大精深,追踪他思想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他的艺术观形成发展建构的不同阶段,从个人主义的文化启蒙到为无产大众的革命美术,既一脉相承也有时代差异。而且在其去世以后他的艺术思想在延安被继承,通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将鲁迅思想观点中的一部分阐发上升为党的文艺方针,落实到解放区的美术工作之中。直至建国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党的根本文艺方针,形成大众文艺的普遍繁荣局面。所以本展览纪念鲁迅希望尽量历史地还原鲁迅,既不单纯站在审美文化立场也不单纯站在大众立场。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时代的整体去认识鲁迅,从而通过揭示鲁迅不同时期的美术活动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生、发展流变的关系,发掘鲁迅遗产中的思想资源。对于今天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索艺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创新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艺术在21世纪如何走出一条新路,鲁迅的立场将仍然发挥持续作用。

     

        在挣扎中觉醒

     

        鲁迅美术活动的展开及其美术思想的形成建构经历了不同阶段。青少年时代的鲁迅就对美术产生很大兴趣,搜集图书、描绘绣像等,留日期间医学笔记解剖图等等。鲁迅美术活动的开始是从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任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时,负责主管博物馆、图书馆、文艺、美术事宜以后。赴京第一年鲁迅就在教育部夏期讲演会上连续做了五场“美术略论”讲演,之后他主持筹办第一届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鲁迅不仅直接筹备主持展览,还专门为展览翻译发表《儿童观念世界之研究》一文。

     

        1913年,鲁迅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阐述了何为美术、美术的类别、美术的目的和致用。在鲁迅指出的美术三大要素“天物”“思理”“美化”中,特别强调美术的思想性。文章提出要从建设美术馆、保存古典建筑古代碑碣造像等古代文化遗产、研究整理民族民间文艺三方面来播布美术的观点。反映了鲁迅把美术当作一项公共的文化事业,以此推动全社会范围的美育的观点,延续早年弃医从文,决心以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理想。鲁迅还对古代石刻画像、碑拓进行了广泛搜求和整理研究,陆续搜集拓片6000余帧。

     

        1918年鲁迅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了他“铁屋中的呐喊”,一举成名。五四运动狂飙突进,在思想文化界激起反传统的潮流,传统美术面临从因袭和文人贵族的圈子解放出来,面向社会人生的蜕变。鲁迅除了迸发出文学创造的激情外,艺术思想更趋成熟,他认为:“我们所要求的美术作品,是表记中国民族知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数。”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空前剧烈,战争与暴力颠覆着五四知识精英的心理和思想,鲁迅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彷徨时期,促使他思考文艺与革命的关系问题。他开始关注革命文艺的发展,并相继翻译了多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书籍,开始接受阶级论的左翼文艺思想,由启蒙导师开始向民众认同。

     

        在1930年代三次文艺大众化的论争中,他始终着眼于普罗大众,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提倡反映劳苦阶级被压迫的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的木刻版画,并为连环图画、漫画辩护。在倡导木刻运动的过程中,他时刻提醒木刻青年要防范木刻流于空洞的说教宣传,强调新的木刻要使大众能懂爱看,而且要仍然是艺术。在旧形式的采用问题上,鲁迅还注意到明清书籍印刻、民间年画的价值,为此他与郑振铎共同编印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介绍传统优秀印刻技艺、研究收藏民间木版年画。鲁迅经常建议木刻青年多采用中国画法,但利用旧形式目的仍在于创造新文艺。为了给木刻创作提供借鉴,鲁迅还通过友人购买收藏了数量巨大的外国原拓版画、木刻插图。他曾把“绍介欧美的新作”和“复印中国的古刻”比作中国新兴木刻的“羽翼”。在鲁迅引进的外国版画中占主要部分的是德国和苏联的现代版画,而在风格上,则包括了现实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一部分象征主义作品。在推介这些外国作品时,鲁迅还从技巧和境界层面指出哪些是可学,哪些是可看而不可学的。在鲁迅的热情倡导和精心培育下,中国新兴木刻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新兴美术的重要一支。恰验证了鲁迅的话:“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榛莽中的新芽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风起云涌,中国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一样走到了转折点。面对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呼唤艺术家走出“象牙之塔”,走向社会的“十字街头”,创造现代的,表现中国人思想与情感、生活与奋斗的“新兴艺术”。当时,正是这样的艺术思想,引导中国艺术开辟出了一条新路,生发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与刚健质朴的“新兴木刻运动”。

     

        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十分重视书籍装帧,经常自己动手设计。“左联”成立后,作为左联重要领导者和精神领袖的鲁迅更是促进了左翼文学书籍装帧的发展。这些新颖的,特点鲜明的书籍装帧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极具现代形式感。今天看来,它们依然可以使人感受到它们所发散出来的巨大激情和感染力,也依然会使人体会到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木刻,中国自古就有,但由艺术家独立创作完成而不假工匠之手的“新兴木刻运动”却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开端。这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苦难的中国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运动,其倡导者同样是鲁迅。1931年夏,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了“暑期木刻讲习会”,邀请日本美术教师讲授木刻理论和技巧,由鲁迅先生亲自翻译讲解。讲习会培养了一批青年版画家,他们后来均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举办展览、编印画集、与青年艺术家通信等各种方式,将中外优秀艺术家珂勒惠支、麦绥莱勒、梅斐尔德、格罗兹等人的艺术介绍给木刻青年。鲁迅认为在当时的世界美术中,他们的艺术是最贴近人民、关怀人民的艺术,是愈看愈有动人之力的艺术,是做了牺牲的人民的沉默的声音。这种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艺术正是积弱的中国所需要的。为了扩大传播,提供学习资料,他投入很大精力编印《近代木刻选集》《凯绥·柯勒惠支画集》《引玉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鲁迅关心爱护木刻青年,直接指导木刻青年如何在技法上参考采用中外画法,并对木刻的造型基础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又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并给予热情鼓励和奖掖。在鲁迅的倡导下,新兴木刻终于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希望的茂林嘉卉

     

        鲁迅逝世之后,其文艺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1938年,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成立,鲁艺《创立缘起》中指出,“我们决定创立这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去踏步前进”。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并发扬鲁迅“为大众”的文艺思想,明确了文艺为大众服务以及如何为大众服务的问题。延安木刻家自觉遵循《讲话》精神,深入到解放区和根据地的军民生活与战斗中去,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创作了大量反映解放区民主生活和生产建设的版画作品,体现了鲁迅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

     

        新中国成立,进入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表现人民喜闻乐见的事。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等大众美术首先得到发展,美术创作展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活感和时代气息,实践了鲁迅生前对于连环图画等大众美术的设想。鲁迅的文艺思想持续影响着新中国的文艺方向。美术学院和画院开设版画成为独立学科,当年受过鲁迅教诲的木刻家们走上领导岗位,担当了传薪和振兴的重任,成为新中国艺术的引领人。新老艺术家沿着鲁迅所开辟的新兴版画道路传承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展开富有成就的实践和探索,彰显出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

     

        由于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美术的深刻影响,鲁迅先生的个人形象和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成为艺术家乐于表现的对象,产生了大量与鲁迅相关联的艺术作品。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创作的鲁迅题材美术作品多角度塑造了鲁迅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形象。鲁迅著作插图则力求把握文学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同时融入艺术家对鲁迅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阐释并丰富了文学作品形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