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西方“愚人节”,国内出版界竟也不失时机地跟着凑起了热闹。在各地书店的少儿图书专柜,不乏大量“愚人节”主题图书吸引着孩子们驻足。这些图书有很多都是教孩子们如何“整蛊”,例如在一本《爆笑王国》的书中,讲的都是“愚人节”的“愚滋娱味”,也就是各种“愚人节”的“整蛊大法”,包括饼干陷阱、带电的圆珠笔、假通知等等;还有一本《快乐愚人节》的书,文如其名,整本书都在说“愚人节”恶作剧很快乐,里面也罗列了各种恶作剧的办法。
西方“愚人节”所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是否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颇富争议,主流观点对之持否定态度。对此暂且不论,作为相关图书出版机构,以“愚人节”为噱头教孩子整蛊,玩所谓的“愚滋娱味”,不仅令家长们担忧,而且也实在有损出版机构的职业形象。
孩子们毕竟年龄尚小,正处于懵懂模仿时期,“愚人节”相关图书所宣扬的恶作剧不违法,提倡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很难保证不会对其幼小心灵产生冲击,进而在其人生成长之路上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作用。何况,孩子们对于危险的辨识度不高,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他们模仿书中招数实施整蛊,极易给他人造成身心伤害,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直指“愚人节”图书时,相关出版社是否真能做到心安理得?
当前,在我国出版界,对于“愚人节”之类的主题图书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传播各种游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的“整蛊大法”,没人监督也不受惩处。这固然给了一些出版社“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之可以抓住孩子们好奇、好玩的心理大肆捞金,但是别忘了,文化出版是有底线的。这种底线,绝非仅仅体现为不违法,而是还要秉承社会责任、文化担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图书关乎文化传播、文明庚续,特别是针对孩子们出版的种种图书,很大意义上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智完善、成长健康。出版社出版此类图书尤当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不只是坚决做到不踩法规制度的红线,同时还不妨固守一些“道德洁癖”,真正把道德价值观无可指摘、文字优美、内容充实的高质量出版物奉献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得以从小因阅读而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基,因优秀图书而涵养自我心灵,人生之路从一开始就走好、走稳。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每个家庭包括出版者自己都有孩子,也都不免要与亲朋好友的孩子来往,想必他们也都期盼着孩子们平安健康,能有出息。在这个文化渗透、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的时代,出版社严于律己,自觉把出版底线定得高一些,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一下出版物的社会影响力,说到底,利人也利己。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