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让博物馆变得“好看”

    李文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4月06日   11 版)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姜松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出版,39.90元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没有局限于介绍某个博物馆某位艺术大师,而是以不同的故事主题为线索,串起了不同博物馆不同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将艺术家生平、创作背景、风格流派融入有趣的故事主题中。

     

        近两年博物馆成了热门的去处,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的火爆场面还历历在目,今年首都博物馆的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就又掀热潮,出国旅游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时尚。曾经高冷的“缪斯神庙”似乎正按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规律,变得“亲民”起来。

     

        事实上,国人从博物馆获得的教益,与他们对博物馆的热情向往并不成正比。不说为了看《清明上河图》排队六七个小时只能看三五分钟的极端案例,单是那少得可怜的资料介绍和干干巴巴的讲解,就把参观者拒之千里了。相比之下,国外的博物馆通识教育要发达、普及得多。例如大英博物馆里时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临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或者亲手捧一捧原大复制的雷拉顿金杯。而国人或因语言的障碍,或因对西方宗教史艺术史的陌生,即便真到了这些馆藏珍宝面前,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如何让国人也能亲近这些殿堂级的艺术珍藏?《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这本小书可谓一块精巧的敲门砖。

     

        和动辄几百上千元的所谓权威艺术史豪华精装本相比,《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的确是本小书,传统的32开本,全彩印刷,难得设计还非常贴心,除了书页可以180度平摊以便完整观看全图外,更有大量配合文字说明而放大的局部细节,既便于欣赏,又便于理解。例如在介绍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时,隐藏在近20米高的天顶上的“米开朗基罗密码”就清晰地呈现在书页上,按图索骥发现一个又一个“彩蛋”“包袱”和“密码”,真是让人过目不忘,兴趣盎然。

     

        当然,除了表现形式贴合大众读者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旨在“轻读艺术史、趣游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什么样的内容是对博物馆感兴趣的人最想看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提香……《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没有局限于介绍某个博物馆某位艺术大师,而是以不同的故事主题为线索,串起了不同博物馆不同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将艺术家生平、创作背景、风格流派融入有趣的故事主题中。例如在路易十五和蓬皮杜夫人的爱情故事中,读者可以先到凡尔赛宫认识一下玉树临风的路易十五,了解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什么会传位于他,他又为何说出了那句“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名言;然后移步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去看看路易十五的“红颜祸水”蓬皮杜夫人到底有多大魅力,她深深影响的当时风行欧洲的艺术风格——洛可可有何特点,征服了路易十五的到底是哪四大招数;最后,作者还带领大家去参观伦敦的华莱士收藏所,用另一幅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秋千》来作对照分析,使读者温故而知新。这样一来,即便是对西方艺术史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也会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留下深刻印象了。

     

        没有学术书的深奥艰涩,没有教科书的枯燥呆板,《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通过生动的故事、诙谐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设计和表现形式,使读者轻松领略博物馆之美,可以说是非常适于普及博物馆通识教育的读本。

     

        当然,一本书不可能容纳所有著名博物馆的所有艺术典藏,这本书就只介绍了欧美主要的博物馆,据悉系列书已列入出版计划,会将世界各地必看必知的馆藏艺术经典陆续囊括其中。让未受过系统艺术教育的大多人得以亲近美、理解美,让博物馆变得“亲民”“好看”,就是这套书的意义所在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