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丰子恺
这是继《童书识小录》之后,眉睫的又一本与儿童文学有关的书。书中内容,除了正编的《丰子恺札记》之外,还有附编《泛儿童文学随札》,文字中囊括的既有学术探索后的领悟,也有自家编辑职责里的思考与体察出版现状后的体会。
通读此书,我感受最深的是眉睫能写会编的多面手角色。编写,编写,编与写之间是没有明显的泾渭之分的。相对来说,作家会不会编,是不怎么影响自家写作水准之发挥的。然而编辑不会写,对于编辑来说,倒是个难以弥补的缺陷。不少优秀的编辑身兼写作之能,他们有可以与作家学者交流沟通的能力,甚至可以给对方提出许多宝贵、中肯的意见,这样的编辑能赢得许多作家发自内心的敬意。老一辈出版家里,陈原、范用、沈昌文诸位先生以及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先生的文笔,放在专业作家的群体里,不仅毫不逊色,反而更胜一筹,更耐人寻味,更有嚼劲。
文笔的好坏是一眼可以望见的,我体悟更深的是眉睫笔下流露出的关爱儿童的绵绵情意。他在书中多次引用丰子恺在《儿女》中的话语,“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我相信,眉睫是深深折服于丰先生的这一标准的。那么,我借用此句来窥探眉睫精神世界之一隅,也是不算离谱的。
就自己的生命来说,儿童在眉睫的精神世界里也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是他学术研究的一个方向。
早在2004年发表的《丰子恺的童话》中,眉睫写道,“可以说,他一生的艺术都是童心的艺术,他以儿童的心理看待人生、国家和社会,创造出独有风格的‘子恺漫画’。”除了漫画,他的许多散文,如《给我的孩子们》《忆儿时》《送阿宝出黄金时代》,都浸透着一份浓郁的童稚情怀。眉睫以为“丰子恺在自己的儿童散文里,表达对儿童的崇拜,对童心的珍赏,可谓处处皆是”。可见从十多年前开始,眉睫就为丰子恺儿童文学大师的身份被漠视而不解。
正编中收录了七篇文章,有《丰子恺的童话》《为儿童创作的丰子恺》《丰子恺的“儿童散文”》,全部围绕着丰子恺的儿童情怀来讨论。这些文字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随札”是阅读之后,随意流淌出来的心得体会,意到笔到,有理有据,有情有思,情思结合,是可以倾心品读的好文字。特别是《五年梦寻丰子恺》一文,把《丰子恺全集》的出版过程,要言不烦又脉络清晰地勾勒了一遍,让人了然于心且饱含期待。
可以说,眉睫的文章是一次次的呼吁,呼吁包括儿童文学作家在内的读者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成就。丰子恺先生不仅仅是个散文家、漫画家,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儿童文学作家。
眉睫不仅关注丰子恺,更广泛地关注并深入研究儿童文学的前世今生。在眉睫眼里,微童话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的新衣”,实在荒唐可笑,他愿意做那个义无返顾一语道破真相的小男孩。在《为孩子出书要等得起》中,他直言不讳地批评某些一味跟风、热衷于签售的作家,批评功利化的粗糙低质量的出版现状。眉睫说:“真正的好作品的问世,靠的是作家们的苦心孤诣,别无他路可寻。”附编中的《关于儿童文学“系列化”出版》《大自然文学的外宣意义》《关于“泛儿童文学”》三篇文章也发表了自家关于儿童文学出版现状的真知灼见,有喜有忧,悲欣交集,是眉睫学术热情与生命感知的真实流露。
书中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前后持续达十多年了,由此可知,对于丰子恺的喜爱以及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在眉睫来说,是一以贯之的,并非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我多年以前就知道眉睫和他的作品,也不时地读到他的编著,早就对他的年少有成钦佩有加。时至今日,眉睫的成绩已然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可。作为研究现代文学的后起之秀,眉睫为研究废名、梅光迪、许君远等人所付出的努力,也被众多学界前辈钟叔河、陈子善等人的推崇与认可。他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稳当又坚实地推进着,作为一个喜欢他作品的读者,我是感到真心欢喜的。从高一起就立志要当作家的眉睫“仍在路上”,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了一个知名的学者型编辑,这让我们同样对他未来的作品抱以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