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新科普出版应该怎么做

    “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显示新探索

    本报记者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17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传统少儿科普的核心在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而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少儿科普的核心更应该侧重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重点在于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而非科学知识本身的普及。原创新科普出版究竟应该如何做?近日,接力出版社推出的“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对此做出探索。

        据了解,该系列图书由中外权威科学家联袂,专为中国少年儿童打造,是一套描绘、感知、预测未来顶尖科技发展趋势的科普丛书。内容涵盖未来世界的城市、交通、能源、环境、医疗、太空探索及新人类等。在该系列中,世界顶尖科学家展示了当今前沿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勾勒出未来世界的神奇景观与惊人变化。各领域科学家的观点在书中交织、碰撞,启发小读者多元思维、独立思考。

        “我们并非对未来做断言,而是希望找到各行业的前沿研究者,让他们和孩子进行对话。每一册书都有接近20篇文章,每篇都有科学家的参与,有的是科学家亲自撰稿,有的是科学家接受采访,其中有几位是科技领域的领导者。我们希望能将梳理出来的信息传递给小读者,让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一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方法,就能慢慢具有自己的创新能力。”该书策划人表示。

        那么,在“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中,描绘了哪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未来新科技?

        在《能读懂心情的房子》中,未来房屋的情商比人还高,要是主人心情不好,“它”就会懂事地打开电视,调到你喜欢的频道;未来的每所住宅都装有智能控制中心,打个响指就能让墙壁变成巨大的落地窗,躺在沙发上就可以指使机器人为你效力;未来城市的每条街道上都遍布太阳能电池板与快速充电装置,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通讯失联;未来城市中将出现“空中农场”,庄稼在流水线的全自动运转程序中,从发芽、生长、收获到变成食品……。在《用“基因”培育的汽车》中,未来的汽车可以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给它需要的材料和信息,它就会“生长”成你想要的汽车;未来的磁悬浮列车不仅是城市交通工具,还可以被发射到太空,成为星际列车,买张车票,就可以来一场刺激的太空旅行;未来会诞生一种叫做“回路车”的超级运输机,用它环游地球只需短短6小时……。在《可以活1000岁的人》中,“衰老”在未来只是一种疾病,若得以根治,人体得以改造,未来人的寿命有望延长至1000岁;未来将出现名为“人形动力机甲”的神奇机器,穿上它,就能成为“钢铁侠”一样的强大“战士”;未来的“器官银行”里,所有人都可以挑选匹配度最高、最合自己心意的器官,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眼睛,即刻就可以“换”成新的;未来的科学家不仅能克隆人类,还能克隆人类的意识……。

        “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试图为孩子描绘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未来,并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改变未来的科技。接力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黄集伟表示,接力出版社一直想为少年读者出版一套能够开眼的科普书。黄集伟介绍了“开眼”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开系统之眼。“‘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将散布于碎片化信息中各种领域的新思想和新科技加以系统整理,试图通过这些系统的有景深有逻辑的知识谱系,将全球最新的科技发展脉络介绍给今天中国的读者。这套书遵循了衣食住行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常识逻辑,用与生活细节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为中国的少儿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科学世界。”第二,是开前沿之眼。“‘未来新科技少儿新知系列’的编写者直接采访权威的科学家,并展现其最新的科研成果。它的前瞻性体现在汇聚了世界领先科技的研究成果,预测未来一百年社会的发展,它的专业性体现在被访人和撰写者都是知名教授或著名科普作家。”第三层含义则是开求真之眼。“该书注重在介绍未来科学前沿新知的过程中,展现和发现科学的细节,将各个领域科学家的观点融合在一起。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可以培养读者多元的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史理论家、清华大学教授刘兵看来,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科普图书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更多探索,实现科普图书的“螺旋式上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