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中西文化交流的化石诗

    ——读席勒诗《孔夫子的箴言》

    洪朝宗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17日   19 版)

        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借鉴,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推动着这个世界不断走向进步。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海滩上,我欣喜地见到一颗闪光的艺海之贝——席勒诗《孔夫子的箴言》。

        席勒(1759—1805)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孔夫子的箴言》发表于1795年,刊载于席勒所创办的《文艺年鉴》上。这是一首优美深邃的哲理诗,也是一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好诗。好诗共赏析,录于下:

        孔夫子的箴言

        (一)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而来迟,

        现在像箭一般飞逝,

        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当它缓行时,任怎样急躁,

        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

        当它飞逝时,任怎样恐惧犹疑,

        也不能使它的行程受阻。

        任何后悔,任何魔术,

        也不能使静止的移动一步。

        你若要做一个聪明而幸福的人,

        走完你的生命的路程,

        你要对未来深谋远虑,

        不要做你的行动的工具!

        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作友人,

        不要把静止的过去当作仇人!

        (二)

        空间的测量有三种:

        它的长度绵延无穷,

        永无间断;它的宽度

        辽阔万里,没有尽处;

        它的深度深陷无底。

        它们给你一种象征:

        你要看到事业垂成,

        必需努力向前,不可休息,

        决不可因疲乏而静止;

        你要认清全面的世界,

        必须广开你的眼界;

        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必须审问追究到底。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钱春绮译)

        孔子《论语》思想中深刻的哲理、精确的语言经过这位18世纪德国诗人的天才加工、创作,形成这首优美而具有永恒魅力的哲理诗。“箴”者,劝告、规诫也。“箴言”是古代用以规诫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文体。席勒写此诗显然是想用孔子思想规诫自己和他人。

        本诗内容共分两节。在第一节中,诗人首先说明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及对动静的感悟。诗中“时间的步伐”是指时间的流动。诗人把时间的流动分成过去、现在、将来,并对这三种运动程序作了艺术化加工。“未来姗姗而来迟”一句诗并非是对时间运动的准确表达,而是对人们期盼未来的急切心情的艺术性加工,也是对时间步伐的拟人化的形象描述。“现在像箭一般飞逝”是诗人对当时时光流速的形象性描绘,也是以此警示自己、告诫世人,要爱惜时光。“过去永远静立不动”是对时间的物化描述。在已逝时光中人们的行动已铸成物质,既往的荣辱得失是无法改变的。诗人从时间的三种步伐引申出对人生的态度,告诫世人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避免后悔、恐惧、急躁等各种不良心态。在本节诗的最后,诗人规诫世人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中积极进取,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时间的主人。诗人谆谆告诫“你若要做一个聪明而幸福的人,走完你的生命的路程,你要对未来深谋远虑”。为此诗人叮嘱:“不要做你行动的工具!”意即不要盲目肆意地行动,成为行动的傀儡,一定要走好今天的路,创造美好的明天;也“不要把飞逝的现在当作友人”,意即不要虚度年华,安于现状,长期停滞于现在;更“不要把静止的过去当作仇人”,意即不要一味地仇视悔恨过去,关注那些早已凝固的事物,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第二节诗,诗人从长、宽、高三个角度观察空间。长“绵延无穷,永无间断”;宽,“辽阔万里,没有尽处”;高,“深陷无底”。在此基础上诗人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把对空间的认识引申为对学业和人生奋斗的认识。他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人生的事业与奋斗正像空间的长度那样绵延无穷,永无止境,因此要努力向前,不可休息。他又联想到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空间的宽度一样辽阔万里,没有尽处,因此在学业上要广开眼界,博学多知。他还联想到人类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就像空间的高一样深陷无底,因此在治学上要审问追究到底。做到以上三点,又谈何容易!于是诗人强调“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又因为一定的深度总是寓于一定的广度之中,所以诗人又强调“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孔夫子思想对席勒的影响不仅闪现在该诗的题目上,更主要反应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中。如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记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席勒则在诗中说:“现在像箭一般飞逝”。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记载,“行寡悔”;席勒诗中说:“任何后悔,任何魔术,也不能使静止的移动一步”,等等。

        席勒此诗虽受到孔子《论语》思想的启发和影响,却又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孔子的原话。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观察认识同一事物的感受自然有所差异。孔子看到江河流水飞逝,不舍昼夜,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席勒处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社会进展的节奏加快,所以他有所创新,唱出“现在像箭一般飞逝”的诗句。二者对流逝的时光的表达虽有差异,但他们均察觉到了时光的流动,且一脉相承的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自强不息。

        一个德国戏剧家和诗人如此孜孜不倦地钻研孔子的《论语》,把孔子《论语》中的有益思想融入18世纪德国时代发展的激流,创造出意味隽永、交融中西、催人奋进的诗歌,十分难能可贵。这是一首光彩夺目、中西合璧、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化石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沉积下来的艺海之贝。

        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哲学家、思想家有机会逐渐接触到古老的中国文化。17世纪,孔夫子的《论语》先后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和英文。欧洲的思想家们惊奇地看到了一个精神和物质的新天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甚至把“欧洲发现中国文明”比之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启蒙运动中曾出现一股“中国热”,孔夫子思想成为欧洲自由思想家反封建教会的精神依据。这足以说明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评价,也说明中西文化交融的重大意义与强大威力。席勒正是在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下,接受孔子《论语》思想影响并成功地创作此诗的。席勒发表此诗至今虽已两个多世纪,但席勒诗中那种面对转瞬即逝的时光及人生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至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必须发扬积极进取精神。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多次引用《周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目的也正是鼓励大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积极进取。席勒的诗也进一步启示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席勒的诗在如何批判地继承、创新人类古代文化遗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积极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