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埃米利奥·伦齐是最好的里卡多·皮利亚”

    2015年西班牙语十佳图书

    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23日   20 版)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马德里出版的《国家报》文化副刊《巴贝利亚》(Babelia)在征询、汇总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五十位评论家的意见之后,于12月18日公布了2015年以西班牙语出版的最佳图书。

        在前十名中,西语作品和外语译作各占五席;小说四种,日记两种,诗歌、随笔、传记和报告文学各一;■女作者六人(桑斯、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里斯滕森、鲁迪内斯库、梅萨和马亚尔),■男作者四人(皮利亚、德·别德马、韦勒贝克和麦克尤恩)。

        按得票多少排序,前十名依次如下:

        《埃米利奥·伦齐的日记:形成期》(LosdiariosdeEmilioRenzi.Añosdeformación),作者:里卡多·皮利亚(RicardoPiglia)

        埃米利奥·伦齐是阿根廷大作家里卡多·皮利亚(全名里卡多·埃米利奥·皮利亚·伦齐)的另一个自我和相对隐密的艺术化身,其三卷本日记——《形成期》、《快乐年代》和《人生一日》——乃十六岁至今的日记选集。三百六十页的首卷《形成期》记录了1957年到1967年皮利亚从文学青年成长为青年作家的十年历程,涉及青春冲动、疯狂的阅读、个人情感教育、阿根廷的政治现实和他与博尔赫斯的交往。《国家报》说:“埃米利奥·伦齐是最好的皮利亚。”

        《演艺圈》(Farándula),作者:玛尔塔·桑斯(MartaSanz)

        西班牙小说家桑斯以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梨园行(即法兰杜拉)亮丽表面下的黑暗、虚伪、敌意和深刻的不安全感。

        《日记(1956-1985)》(Diarios[1956-1985]),作者:海梅·希尔·德·别德马(JaimeGildeBiedma)

        已故加泰罗尼亚诗人德·别德马(1929-1990)关于人生、文学、艺术、同性恋、艾滋病和死亡的思考。他是同性恋,死于艾滋病。

        《战争没有女人的面孔》(Laguerranotienerostrodemujer),作者: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Alexiévich)

        白俄罗斯作家和新科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1985年成书的口述史文学处女作。吕宁思的两个汉语译本分别名叫《战争中没有女性》(昆仑,1985)和《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九州/铁葫芦,2015)。

        《屈服》(Sumisión),作者: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Houellebecq)

        法国大作家韦勒贝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争议的小说新作,描绘了中东资本和伊斯兰教在2022年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教育上全面控制法国的前景。

        《它》(Eso),作者:英厄·克里斯滕森(IngerChristensen)

        已故丹麦大诗人克里斯滕森(1935-2009)最著名的诗集,1969年出版,高度关注社会和政治议题,充满哲学思考。

        《儿童法案》(Laleydelmenor),作者: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英国大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近作,探讨了个人道德原则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

        《弗洛伊德:在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Freud.Ensutiempoyenelnuestro),作者:伊丽莎白·鲁迪内斯库(ÉlisabethRoudinesco)

        两位前辈弗洛伊德传记家——欧内斯特·琼斯和彼得·盖伊各有时代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鲁迪内斯库所著此作堪称新经典,提供了一幅社会的、知识的和科学意义上的弗洛伊德肖像。

        《伤疤》(Cicatriz),作者:萨拉·梅萨(SaraMesa)

        西班牙作家梅萨的网恋小说。索尼娅与克努特相识于文学论坛,对非现实的迷恋进一步摧毁了现实世界里的爱情和人生。

        《站立的女人》(Lamujerdepie),作者:尚塔尔·马亚尔(ChantalMail⁃lard)

        比利时出生的西班牙诗人和哲学家马亚尔的随笔集,混杂了诗歌和日记,通过母亲的死,思考了疾病、死亡和哀伤——“没有动物会感到对其他动物的死负有责任,只有人才这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