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评论家期待邱华栋的创作实现提升超越

    本报记者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夏琪)邱华栋作品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他的“北京时间”长篇小说系列(《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进行研讨,这是他1990年代以来以北京为主题和背景创作的系列作品。与会评论家认为,邱华栋的作品以文学的视角见证和记录了中国近30年的城市发展历程,是继老舍、刘心武、王朔之后的又一位书写北京的重要作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在场感。

        评论家们表示,邱华栋的创作是与时代合拍同步的,如“北京系列”中的几部长篇小说就写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和城市中产阶级生活的隐秘之处。在他的小说里,人与城市是融为一体的,城市与人的复杂关系是作家关注的重点,他写城市的建筑符号和以此为代表的城市生活的复杂特征,最终聚焦于城市生活对人的改变,发现一个个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鲜活的生命。

        “几乎所有的批评家都意识到,邱华栋的小说是都市小说。1990年代以来,邱华栋小说被这个标签固定了。”《北京文学》师力斌却认为,都市小说或许仅是邱华栋的外套。邱华栋的创作集中于改革开放后迅速国际化和丰富化的新北京,始终保持对时代和都市剧变的敏感,书写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物欲都市,关注在都市繁华的表征下焦灼、困惑、失落、虚无的都市灵魂,关注新生代与当今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和精神困境。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对邱华栋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认为邱华栋的创作已到了一个自我提升和超越的阶段,他今后的创作更值得关注和期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