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诺曼底,雪花石海岸。欧罗巴最高的白垩悬崖峭壁自奥尔特乡镇起绵亘一百四十公里,其间勃莱斯勒河幽谷中掩隐着六角国里人称的“三姊妹城”:麦赫斯-莱班(MerslesBains)、勒特雷泊尔(LeTréport)和厄堡(Eu)。这儿至今承袭上世纪初“美好时代”的传统风习,玉宸映像,与欧陆一些摩登大都会的软红尘界迥异,观之顿生大自然返璞归真的实感。在当地住家眼里,此地濒临烟波浩渺的大西洋,远胜没有潮汐的地中海。
勃莱斯勒入海口,水色连天色。高约三十丈的悬崖凌空峭立波际,崖下流云浮影,呈露“三姊妹城”中最妖娆的麦赫斯,气韵飘逸,楚楚可人,为一绝奇。小城恬淡空浩处,坐落着貌似旷远的“悬岩圣母”塑像,亦曰“浪涛圣母”,是当地渔民出港的航标。塑像石基上有三幅人像浮雕:圣马丁、圣雅克和圣罗朗,分别为“三姊妹城”麦赫斯、勒特雷泊尔和厄堡的守护圣贤。从“浪涛圣母”像攀缘翠岗,拾级登至凌空悬崖之巅,俯瞰“三姊妹城”,秀色尽收眼底。再移目山峦西麓,透过蓝雾瞥视三十公里外的索姆海湾,柔曼轻纱笼罩,晴日可见海豹族群在沙滩栖息,或哺乳幼仔,或疏懒地享受日光浴。海豹群落似乎觉得,何须别寻北极去,诺曼底自有丹丘。
或许,游人亦怀此感,欲脱尘网,来天边海角一问紫芝。周末暇时,笔者携妻避巴黎市朝鸦噪,在麦赫斯的勒克莱尔将军堤岸空道上漫步。浪漫诗人雨果、抒情抽象画家特纳和印象派德加等名流都曾到这儿吟诗作画。
且看,蓝天白云下,豁然贯通一条人行大道,一边大海碧波翻滚,一边彩楼精舍鳞次栉比,多至九百来栋,延伸达一公里。眼前楼阁玲珑的景致,让人回溯到诺曼底的“黄金纪元”——所谓六角国的“美好时代”。彼时,巴黎上流社会名媛秀士效仿英伦的贵妇绅士,以来洗海水浴为时髦,纷纷在海滨盖起乡野住宅。原先一个荒僻的小渔村遂变成度夏胜地。
这儿沿海滩鱼贯修造的六百个楼阁亭台,云气氤氲的“幽居”,都讲究诗意栖居艺术。雕栏玉砌,个个冠以芳名,依自然时序生活,多拿花卉作象征。紧挨白垩悬崖的“三木坊”就以“鸢尾花”、“天蓝绣球”和“仙客来”分称其三连木屋。这座袖珍宅邸是由巴黎建筑师爱德华·让·尼曼设计,在1899年至1905年间采海边卵石垒砌结构的。门面用陶瓷装潢,反映出当年“新艺术”(ArtNouveau)潮流的独特风格。阁楼凸显的房底窗洞三角楣盘板上,布满彩绘花纹图案;方正楼屋上有捷克“新艺术”画派先锋慕夏的淑女形象,个个身姿优雅,甜美又性感。“仙客来”花名含蓄,与邻近的幽宅“紫罗兰”两相映衬。“紫罗兰”是十九世纪法国高蹈派诗人弗朗索瓦·高贝为他隐逸山崖脚下该寓邸起的花头名,喻示自己谦卑的处世观。此君崇尚“为艺术而艺术”,极端憎恶艾菲尔铁塔,斥为“畸形船桅”。1889年3月底铁塔落成之时,他为了不再天天看见眼中的“丑恶妖怪”,愤然离开巴黎,到诺曼底海岸一隅,匿迹避难。今人过此,可见“紫罗兰”门楣上镶嵌着“弗朗索瓦·高贝故居”浮雕纪念牌。笔者观之,想到欧阳修在《鹭鸶》一诗中曾赞赏独立意闲的高蹈者品格。不过,连年竞相在艾菲尔铁塔前留影的中国游客,恐难以理解昔人生活哲学的“涅槃妙心”了。
厌弃香榭丽舍大街艳葩,来麦赫斯结芊楼而居,雾里种琼花瑶草者,不只有弗朗索瓦·高贝一人。若在他“紫罗兰”居所一旁探奇,当有所遇,会碰到各色楼台。其中的“无拘无束”阁透露出楼主的灵秘意向,令人冥契意会。人生如寄,他们形迹方内,祈愿凌云飞翔,在琼阁上醒目铭刻自己的姓氏:“朱丽叶”、“乔治与玛丽亚”等。周边还有“旋风”、“黄昏”和“月亮”三联屋,以及“日月双辉”公馆的大自然生态环境。后者凸肚窗缸瓷板盘上彩绘着太阳与月亮轮回的宇宙形象,附着一个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风神埃俄罗斯的怪面饰,全然田园牧歌,一番阿卡迪亚般的“世外桃源”。这些建筑被誉为勒克莱尔将军大道上的“麦赫斯佳丽”,其艺术特征在于,皆选平屋顶露台,以眼洞圆窗采光,鹅蛋形装饰框椽用彩石,尽铺花瓣。雾阁云窗,绮丽悦目,流溢诗韵又富音乐感。尤其是海水浴区里,一些楼阁起“小水手”、“大海仙女”和“美人鱼”一类昵称芳名,似通仙籍,无意于人世,将远道而来的异邦客人引入不凡的天涯海境,须臾神清气爽,飘飘然欲赴水求仙。
然而,这儿毕竟还是尘世人寰,流传着圂于现实社会的凄楚轶闻。法国二十世纪初叶民众主义作家欧仁·达比就生在当地的“艺术商廊”,廊前标示:“画家、作家欧仁·达比诞生于此,他是著名小说《北方旅店》(L’HôtelduNord)的作者”。发表于1929年的《北方旅店》,谈不上是什么鸿篇巨制,但如门前纪念牌所称,确为一部“著名小说”。笔者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看过资深导演玛赛尔·卡奈1938年拍摄的同名影片,还几度乘舟从眼下已成巴黎景点的圣马丁运河洛杲勒船闸对面的“北方旅店”一旁掠过。达比笔下的“北方旅店”,本是昔日一对年轻情侣彼埃尔和勒内迫于贫困下榻、自尽未遂的原址。一天夜里,旅店传出枪声。约定一道殉情的彼埃尔朝勒内射击,自己却没有勇气饮弹身亡,匆匆逃走,遭到警方追捕。勒内没有受致命伤,经医院抢救活了下来,她依旧怀恋情人,去监狱探视彼埃尔……一段“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民俗故事,以达比的民众主义现实视角,描写得真切感人,打动了普通读者。尤其是,影片中路易·儒韦和阿莱缇两位大众喜爱的明星表演精湛,让达比在《北方旅店》里描绘的人物重写其真,且能仿佛至今活在六角国民间。
离开麦赫斯“艺术商廊”,走过勃莱斯勒河入海口浮桥,就到了“三姊妹城”中的勒特雷泊尔市海滩。沿弗朗索瓦一世堤岸,迤东耸立全欧洲最高的活化白垩悬崖,海拔达一百多米,与麦赫斯的悬崖遥相呼应,对峙成趣。与麦市勒克莱尔将军大道的情景相似,堤岸的青石板屋排成雁行,至少都有四层,弓形窗户,锻铁晒台,装饰彩陶盘板,飘渺奇异,可谓巧夺天工。无独有偶,这边的滨海楼台也各有芳名,譬如“紫罗兰花簇”、“梦乡”、“悦耳春风”等,皆以奇葩异卉图案荐曼妙姿容。
在弗朗索瓦一世堤岸步觅天灵踪迹,对碧空下一泓海水,神驰天际窈窕云雾,眩然心邈。难怪勒特雷泊尔人自豪地宣称他们拥有“全欧洲最美丽的海滩”。游人在此可乘坐“伊甸园”、“厄罗斯”或“流星”等船只,出海见习捕鱼。事实上,十一世纪时,勒特雷泊尔还是一个荒僻的茅屋渔村,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期间屡遭英国人渡海劫掠。1460年,波旁王朝的阿赫杜瓦伯爵在此开凿运河,工程因沙淤塞不果,其子克莱沃弗朗索瓦一世承继父业拓港,深挖锚坞,修筑码头和堤岸,在穆索丽港口建立砂岩灯塔。十九世纪中叶海滩成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843年和1845年两度应邀访法,就是在此登岸。
回念畴昔,十九世纪封建时代,只有路易·菲力普王室贵族和新兴的巴黎资产阶级家庭能到此洗海水浴,社会等级使然,直到“美好时代”和“狂热岁月”。
1936年,“人民阵线”在法国执政,首度实施“带薪度假”。北方省和皮卡底地区的下层工人夏日得以前来避暑,一改少数人享受特权的局面。今朝,度假者不仅能下海畅游,还可以在清晨退潮时拣海拾贝,收集形状怪异、色彩斑斓的各类卵石。勒特雷泊尔沙滩的奇石,基本分黑色、灰色和杂色三种,系由海浪冲碎风雨侵蚀的悬崖白垩而成燧石,为纯度达到99%的硅质岩,全球罕见。拣海的人从沙里和礁石缝中掏出贻贝、灰虾、浜螺或者小螃蟹,拿回家自己烹制;游客则可挑选海滩地方风味餐厅,一边观赏海景,一边品尝诺曼底美食,大快朵颐。这里的餐馆都以生猛海鲜为特色,墨斗、鲱鱼、大菱鲆、舌鳎、螯虾、牡蛎、扇贝、蛾螺等直销水产,都是在芒什海峡捕获、于当天凌晨上市供应的,远比巴黎“银塔餐厅”和“四季大酒店”的法餐大菜物美价廉。
入夜,伫立海滩眺望,但见悬崖灯火荧煌,宛若华幡列间,无复巉岩峥嵘之象,又似萤飞烟碧,流霞般直至凌晨一时,游人恍然以为此即“天方夜谭”。可是,岩花飘翔,虚幻不可攀,必须白天排队乘电缆车,方能登至其巅。
厄堡比麦赫斯和勒特雷泊尔的城建规模都大,为“三姊妹城”中最长者,自然被称呼为“姊姊”。她是法国谷仓诺曼底的“花城”,建于高卢-罗马古代,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更以玻璃香水瓶制造传统工艺闻名遐迩。游人可乘坐串联“三姊妹城”的“青鸟”公交车,抵达城中心的“征服者威廉广场”。这儿立着一块威廉与其妻玛蒂尔德相互偎依的岩石浮雕碑。公元1050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不顾教皇反对,23岁上在厄堡娶法王罗贝尔二世的孙女、美貌非凡的玛蒂尔德为妻。石碑上记载着威廉公爵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国王的历程。结婚十五年后,征服者威廉在厄堡森林伐木,建造了60艘战船,从迪沃河三角港出发渡过芒什海峡,在哈斯廷一役中杀死英王哈罗尔德二世,取而代之。不过,威廉公爵是极少有的没有在伦敦西敏寺安息的英国国王。他眷恋故土,最终归返法兰西怀抱,于1087年死在鲁昂,跟玛蒂尔德王后合葬在诺曼底首府冈城的“两道院”教堂。
从征服者威廉广场绕过显赫的火焰哥特式“圣母与圣罗朗大教堂”,游人便来到了法王路易·菲力普在厄堡的夏宫。一般到法国旅游的外邦客,都习惯于参观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殊不知,在大西洋边诺曼底的厄堡,还存在法兰西封建王室最后的一座宫殿,今日供庶民游憩。在他的金碧宫殿前,法国历史上“末代国王”奥尔良家族的路易·菲力普,修葺了一座纯法兰西风格的浪漫花园。其地绿木交柯错叶,纷披凝烟,芳草萋萋,娇嫩如茵。杜鹃和玫瑰花密处,潺潺水泉旁,隐现阿波罗与狄安娜两位希腊神话里奥林匹亚的日月神灵。奥秘玄踪曲通幽邃,径至御花园尽头的天鹅岛,有一棵种植于1585年、枯荣五百载录入法国“古木谱”的老寿星树“济萨尔”。由彼可深入近一万公顷繁茂莫测的厄堡森林。
人说,英国风景画家威廉·特纳超出凡庸,开十九世纪欧洲印象画派先河。他的“光线”印象一度来源于厄堡。1845年9月初,特纳的欧洲之旅终结于此。当年,他在厄堡住在一对渔民夫妇家中,连日在路易·菲力普的夏宫御花园及周边森林写生,留下了24幅素描和水彩画。这些画作由一位名叫玛丽-露意丝的女士珍之收藏至今,供人欣赏厄堡自然风景美色。1835年,大文豪雨果在《静观集》里以信札篇什描述他在诺曼底海滨“三姊妹城”避风港的旅游印象,特别对美姝勒特雷泊尔表示“相见恨晚”。
萧索人事去,笔者今慕名来此。三日漫游,朝闻杜宇林间鸣啼,夕听燕子翩跹啁啾,终日鸥鸟唤声不绝,遂于悬崖野水间启迪灵智。读西洋“山海经”,感念浮生。目下摩登时世,西方人厌倦大都市的超消费,企望入禅悟道,但意无会处。岂不知,翻译佛经的六朝东晋高僧鸠摩罗什野性放旷,早弹“无弦琴”脱身尘蒙,以“大乘空字”抒发万象无来去的“大音希声”天籁。一鉴涵虚碧,偈曰:“禅心本不在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