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我国首套普通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始末

    陈珂琦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14 版)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国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功在当下,利泽久远。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体育课一直是学校必修课,但学生没有教材。中国学校自1903年开设体育课程,一直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教学用书,将体育作为身体活动实践课程,更多的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对于体育运动原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传授重视不够。

        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些省市开始编写学生用的体育教材。1986年4月,国家教委《关于编写体育课本在中小学试用问题给郑州市教育局复函》指出:“经与我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研究,同意你们组织编写中小学体育课本,并作为你市的实验教材试用。”同时说明:“目前全国17个省、市教育厅(局)所组织编写并试用的中小学体育课本,均可按照此精神办理。”体育课本的出现将给学生规范一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教师上课有所依据,还可以起到师生共同督促,学校领导便于检查的作用。但这一阶段所编写和使用的课本还处于探索阶段,在选材、结构、组织等方面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入一个活跃的历史阶段。学术界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几种主要学术思想,并展开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随着对学校体育认识的日益深化,有人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十分流行的体质教育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只从生物学观点看待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只能反映体育的自然属性,无法反映现代体育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属性。1996年前后,整体效益论的思想获得了越来越多认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开始组织编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高中体育学生用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体育(必修)》,并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使用。1996年5月,教材编写会议第一次召开。专家们为这套教材的编写进行了充分论证,查阅了国内外有关体育课程教材的专著、论文和教科书,撰写出论文十数篇,这些论文作为编写高中体育教材的理论基础之一。

        教材研究和编写人员多次赴天津、北京、山西、江西等地调查访问,召开座谈会。编写组还多次召开有关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及编排体系的研讨会。

        编写组逐步形成共识,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生的课本重要的不是说明体育项目和身体锻炼动作的具体做法,而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体动作的知识、身体锻炼的原理和知识。具体的动作如何操作,重点放在实践教学中传授。因此这套教科书力图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坚持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结合。用整合的思想反映体育的知识、技能,以自我学习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方法的行为实践为主线,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这套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从体育原理、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身体锻炼的方法与评价以及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位和角度,针对学生的实际,用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从宏观到微观讲清了体育与健康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对健康的实用价值。每篇理论知识都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

        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教材不仅扼要地讲明了练习方法,而且用体育的相关科学知识揭示了动作形成的规律及其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教育内涵。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密切联系运动实践,使实践活动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身体锻炼。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这套高中教材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首先,教材内容要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竞争意识和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感知自己的进步、提高和成功。其次,教材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教材在说明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强调了独立思考、判断、自我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另外,教材本身在内容、方法、插图、设计等方面留有余地,在教师教会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教材还加强了内容的选择性和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一两项体育特长的发展留有较大的余地,使每一个高中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材内容给学生提出带有指导性的建议和示范性的内容,提供给学校、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的空间和机会。

        长期以来,体育教材多是围绕着运动技术项目、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几种分类方法编写。这套高中体育教材采用多元并进的编写结构,着重解决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多元并进的编写结构,是按照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四条线,互相联系,齐头并进,既可以使各运动项目与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娱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又使各类教材能够综合地、系统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这里提的所谓“四条线”并不是分割的。例如,离开技术是不能发展能力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身体锻炼的实践去单纯地说教。

        为了扩展教材的功能,增加内容信息量和可读性,教材在体例上开发了主、辅栏相结合的方法。教材中的主栏按四条线,相互联系地编写;辅栏对应主栏的内容,随文点拨、诱导、强化、扩展知识,提供应用方法、娱乐方法等。使辅栏在教材中起到引导、激活、推动教学活动、释疑、解惑、点拨诱导、援引借用、承上启下、启发联想、自我检验、深化认识、提高能力等作用。主辅栏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构成较为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教材结构体系。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套高中教材把传授体育运动文化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辅栏中增加了六类体育知识:一是“名人论体育”,摘录了列宁、毛泽东、宋庆龄、蔡元培、钱学森等对体育的精辟论述;二是体育的基本概念包括体育的功能、终身体育、运动处方、医务监督、运动负荷等等;三是新的体育信息,如城市学生肥胖、超体重人数比例增加,我国学生耐力素质连续下降,以及美国NBA篮球介绍等;四是我国运动员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如朱建华、王军霞以及体操、排球、技巧等运动队的介绍等;五是中国传统养生知识,五禽戏、十叟长寿歌等;六是体育历史故事。这些知识可以辅助主栏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此外,这些知识只作为介绍,有的只供学生阅读,都不作为考核内容。

        这套教材还把版式设计和装帧作为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全书双色套印,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从插图的构思、绘制,图表的设计,主栏、辅栏的字号区别,以及双色辅网技术的运用等,大大增强了教材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教材的可视性、可读性。特别是辅栏采用小号字,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体育教材的文化含量。新的版式设计突出重点,文图配合,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内容的全貌和内在的文化因素,增加了知识性和可读性,使这套教材更加新颖、简明、清晰、便于学生使用。

        这套教材还建立了较完整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知道学得怎么样,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这套评价体系包括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学习后的结果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学习情况,也有身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和心理发展状况。评价的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评价的方法,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等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从1997年~1999年,该套教材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进行试验,得到了试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2000年,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人教社对于该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落实和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教材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由部分省市试验使用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本文作者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