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守正出新开拓学科 《胡经之文集》为弘扬学术传统发声

    本报记者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近悉,胡经之著述结集为《胡经之文集》,含文艺美学、中国古典文艺学、比较文艺学、文化美学和随笔、散论五卷,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在深圳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深圳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委员会、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胡经之文集》座谈会上,文艺界、美学界群贤毕至,张炯、钱中文、杜书瀛、高建平、王一川、方宁、张法、王德胜、金永兵等老中青年知名学者与会,畅谈中国文艺学学科的演变脉络及创新可能。

        1952年,胡经之从苏州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他跨入燕园之时,正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全国院系调整,著名人文学者云集北大。受此熏陶,胡经之的学术志趣向文艺学和美学凝聚。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潮一波一波进入我国,不少学者迷恋西方学说。此时,胡经之在深入把握中外美学、文论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创新。“他通过对美学、诗学之间融合的缜密的思考和研究,提出文艺美学,并系统规范其范畴,使文艺美学成为一门新学科,为我国当代学术的重大创新和开拓。”钱中文表示。

        “胡经之从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思潮开始,走向文艺学的研究,又走向中国古典文艺学和比较文艺学研究,还走向了文化美学的研究,每一个领域都写出厚重的专著,填补了有关领域的空白。这是少有学者能及的。”张炯说。

        “胡经之从文艺美学、比较文艺学,到文化美学的研究经历,不难了解到真正的学术前沿是什么。这就是,不断注视学术领域如美学、文论中出现的新现象,理解它们的本质特征,结合社会的需求,在自己积学的基础上,进行学术论证,提出新观点、新思想。”钱中文表示,胡经之提出的文艺美学和文化美学学术范畴,即为学术前沿,它们应时而发,为中国当代学术的创新,以及推动美学走向生活和大众,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显然,学术创新有多种。有的是发现了新材料,有的是就某个问题发表了一得之见,有的是提出了新观点,最为可贵的,是提出了新的具有体系性特征的新思想,乃至建立一门新学科。在胡门弟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看来,胡先生在提出了文艺美学这一系统的学术观念创新后,多次走访北大研究生院,甚至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的相关负责同志,反复陈述文艺美学作为学术方向的意义,有了后来的文艺美学学科。由于学科的建成,才有了一批学者对文艺美学的持续研究、教学和发声,使文艺美学作为重大学术创新写入历史,发声国际,成为时代显学。“所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胡先生为后辈学人种下了一棵大树。”

        “近百年来,确实中国学术对世界的贡献较少。看看西方,不管是形式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是结构主义,都是对世界做出的原创性的观点。而胡经之的学术创新,在弘扬中国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我们的理论自信。”杜书瀛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