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从平凡一面理解伟人的伟大

    余茳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23日   18 版)
    余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编室主任,曾任《足球俱乐部》杂志副主编,入选2015年江西省十佳编辑候选人。编辑的图书《米兰帝国》获2005年度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2006德国》获2006年度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策划过《隋是唐非》、《一颗土》等图书。

        推荐图书:《邓小平的南昌岁月》

        一本书,即使写的是大热题材,写人所皆知的公众人物,只要能够独辟蹊径,从独特角度挖掘材料,也仍会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纪实文学《邓小平的南昌岁月》(蒋泽先著)就是这样一本视角独特、内容独特的书。视角独特,在于它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致力于关注邓小平蛰居南昌三年多时间的日常生活,作者在前言中赋予了该书准确的定位,本书阅读对象:中国百姓。内容独特,在于它写的基本是邓小平的家庭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平凡小事,却又时时让读者联想到一代伟人复出后的治国方略。这样的写法,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代伟人的平凡,从而更加理解其中的伟大。

        南昌对于邓小平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是他一生“三起三落”中最后一“落”之地,从1969年10月25日到1973年2月19日,在南昌市近郊高坡上的蛰居之后,邓小平开始施展对国家治理整顿、改革开放的大手笔,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南昌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是一座里程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地处南昌,对于这段重要历史的开发、挖掘有着地理区位优势,值邓小平诞辰111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这本与众不同的传记,充分体现出出版者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进行了大量走访,参观了邓小平当钳工的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探查了南昌步兵学校的“将军楼”,重走了闻名遐迩的“小平小道”,采访了众多当年与邓小平一起工作的工人,获得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资料,以至于书中披露的很多“料”,在之前的邓小平图书中从未见过,比如:

        邓小平带头节衣缩食,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始。

        茶叶太贵,邓小平戒了,只饮白开水酒改为江西出产的三花酒,以前一日两次,减到一日一次;烟难以戒掉,改为少抽,三四天抽一包  真正做到定时定量,绝不多抽。每天不吃荤菜,只吃青菜,吃不完也不倒,留到下餐再吃。

        卓琳接下喜糖,回到将军楼。午睡后,她对邓小平说:“老爷子,今天要占你一点时间,去门口,我们一起摘点栀子花。”

        邓小平不解地看着她。

        卓琳说:“我们小程师傅结婚了,给了我喜糖。我们是要还礼的。”

        邓小平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行,行。”

        这个下午,两人认认真真地采撷一朵一朵白色的小花。

        晚上,邓小平在看书,卓琳找来一根针,一根白线,认认真真、小心翼翼地把这朵朵小白花一个个串起,串成两个可以挂在颈上的美丽的栀子花项链。

        这些就是普通的“中国百姓”生活,与邓小平的赫赫战功和治国伟略相比,微不足道,可就是这一件件普通的小事,折射出伟人如山的品格和如海的深情。

        为了编好这本书,本书的责任编辑曾几次深入“小平工厂”、“小平小道”和“将军楼”,零距离感受40多年前的人物,以期更好地理解、把握伟人当年的一举一动;用相机摄下许多珍贵的画面,与文字组合、编排,图文并茂。

        这是一本描写伟人的深挚情感的书,是一本由小事串起来的书,这些小事就像一个个美丽精致、形状各异的贝壳,而这本书,就是一个由美丽的海藻花编成的花框。亲爱的读者朋友,请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