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经典是一种文化基因,它沉睡在我们的细胞中,等待着被唤醒。

    刘冬颖:传统依旧流淌,经典常在常新

    本报记者 桂琳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23日   23 版)
    刘冬颖:“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主编。1972年生,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

        读书报:现代社会到底需不需要古代经典?经典对现代人、现代社会的价值何在?

        刘冬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惟一不曾中绝而绵延五千多年的。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产生了难以数计的典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天灾人祸而不衰,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则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是一朵朵芬芳怡人的花儿。可是,从上世纪初至今,这些曾支撑了中华文明之树的重要“经典”,却一直在少数学者的书斋内沉寂着。提起“经典”,许多现代人都有一种高不可攀、敬而远之的感觉。

        现代社会到底需不需要古代经典,这也是许多学者在思索的问题。在物质欲望极度膨胀、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走近古代经典的道路可谓曲折而漫长。钢筋铁骨的现代社会给人们的心里增添了许多浮躁,我们在城市里只能看见被一片片楼房分割的天空,就像海德格尔形容的那样,现代人是“脚下没有大地,头顶没有天空,心中没有灵魂”。生活在其中的人和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寻找精神家园、追溯民族传统就成了现代人心底的呼声。

        读书报:那么,你主编“经典解读系列”丛书的初衷是什么?

        刘冬颖:“经典”不只是属于少数学者,而应走向更广阔的大众。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说过:“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记忆和本色。基于这种认识,我主编了“经典解读系列”丛书,希图以漫游谈心的笔调,与读者一起走近古典,让“经典”不只是属于少数学者,让中国的传统不只束缚于书斋,而走向更广阔的大众。

        读书报:基于普及的初衷,“经典解读系列”丛书解读经典的切入点是?学术与普及如何较好的结合?

        刘冬颖:站在经典考证的根基上却不沉溺于此,走到一种宽松的、个人阐释的大众空间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大多有关国学方面的诸多著作物,基本上都是写给那些专业研究者的,其中承载了过于厚重的道德和伦理内涵,因而理论性太强,显得生硬枯燥,将经典中那些本来生动活泼、充满人间喜怒哀乐的鲜活,笼罩在了黑厚的布幕之下。通过这些厚重的学术著作,人们无法了解鲜活、丰润的国学面目。而那些林林总总的古代诗、文选译本,又显得过于割裂和琐碎,读者很难从中领略国学活脱的发展脉络。社会上适合普通读者需要的有关国学的趣味性读物较少。于是,我们策划了这套“经典解读系列”丛书(50本),主要内容基本涵盖了传统学术话语体系里国学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对原典精髓的准确把握,深入浅出的解读,明快灵动的语言,和当下生活的紧密结合,考究的插图和装帧,使这套丛书较好地体现了学术与普及、轻松与厚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读书报:读罢“经典”,会带给现代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提升?

        刘冬颖:经典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他教会我们真诚面对自己,而不要被外在的世界迷惑。经典是一种文化基因,它的很多道理,与生俱来蕴藉在我们的血管里。之所以没有被发现,只是因为它还沉睡在我们的细胞中,等待着被唤醒。中国的传统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那既有以仁、义、礼、智、信为根基的道德标准,又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又有和谐为美的伦理主张。我们真诚坦率地面对经典中的真意,经典便会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论语〉人生课堂》《化蝶逍遥游——〈庄子〉之美》《为贫弱者立说——大爱〈墨子〉》《千古谁人共此梦——诗语红楼》《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月印千江——智慧度人〈金刚经〉》……皇皇50部经典名著,部部都有巧妙的解读角度。黑龙江大学教授刘冬颖、中华书局编审陈虎、中国楚辞学会会长方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韶军、南开大学教授查洪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国风、河南大学教授郭灿金、河南省文学院院长王永宽、文化学者王守国……强大的作者阵容是丛书内在品质的有力保障。这些学者不仅学有专攻,且均在文化普及方面卓有成就,张望朝、刘冬颖等还是《百家讲坛》、《最强国学少年》等电视文化节目的主讲人,他们轻松通俗、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拉近了经典和读者的距离,让经典变得生动亲切、丰润可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