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拂去笼罩禅宗的神秘迷雾

    府建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23日   15 版)
    府建明:哲学博士、编审,现任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经理,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推荐图书:《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及其相关思想一直是中国知识界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而自日人铃木大拙向西方世界推介禅宗,它又成为西方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标识之一。在西方知识界,禅学一直是神秘的东方智慧的代名词,这种智慧特别令西方心理学家醉心,并一度成为蔚为壮观的“心灵鸡汤”。有学者曾做过统计,在中国文化输出的过程中,《论语》《老子》和禅宗文化成了影响最大的三驾马车。

        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的这本《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诸多禅宗研究著作之一,问世已有20多年,不断再版,颇受读者欢迎。它曾获得首届“汤用彤学术著作奖”,最近又入选“经典中国出版工程”,表明其质量、水准已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称得上是当今中国的学术精品。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秉承的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之研究方法,即既注重历史事实的考辨,又注重禅学思想本身的发展规律,力图通过两者的关系,梳理出禅宗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从内容上看,这部著作没有印顺的《禅宗思想史》、杜继文与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来得全面,但它紧扣“形成”与“发展”两个环节,深入分析了禅宗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演变过程,系统阐述了禅宗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由,拂去了笼罩在禅宗身上的神秘迷雾,读来令人深思,多有启发。

        信仰的排他性一直是宗教研究中颇为头疼的问题,近代宗教学的开创者麦克斯·穆勒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谨慎告诫时人和来者:“只懂一种宗教,其实不懂宗教。”他是要用比较的方法消解宗教的排他性带来的主观性,力求把宗教研究纳入理性和客观的轨道。然而直到今天,即使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够理性和客观地研究宗教者并不在多数,这使宗教学一直成为最具争议的学问。禅学研究作为宗教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不例外。至于民间对宗教的理解,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洪修平对禅学的研究,始于对中国哲学的兴趣,他进入的通道是学术的,采取的方法是理性的。这种“学术”的和“理性”的态度,在我看来,是宗教学研究的根本态度,很值得当今年轻学者效仿。也正因如此,他的这部著作显得厚重而历久弥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