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旅日作家李长声新书《瓢箪鲶闲话》分享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李长声和沈昌文、吴兴文、杨小洲等嘉宾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们关于日本和日本文化的知识和看法。
日本话题是时下国人讨论非常热烈的话题,对此,李长声认为:“无论哈日派还是仇日派,其所了解的日本恐怕都不是真实的日本。也许我们不过度关注日本,才有可能以平常心认识更真实的日本。”他举例说,国人常常夸赞日本古建保护搞得如何如何好,但历史地看,未必如此,“日本明治维新时破坏了很多东西,后来自然灾害、战争也造成很多破坏,还有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建设性破坏……日本也是在经济起飞之后,才开始重视保护并重建一些古迹。日本的很多古建是木结构的,同样屡屡毁于大火,像金阁寺等都是后来重建的”。
对于被奉为“知日”经典的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李长声觉得不宜过度迷信,“一则此书出版于近70年前,如今时过境迁;二则作者未到过日本,很多例证都是得自俘虏和文学作品,有很大局限性”。李长声指出,该书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观点是认为日本人具有两面性,“但是,哪种文化都具有两面性,非日本独特。如果追究国人普遍的两面性,也许和日本人相比不遑多让”。李长声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并非没有“知日”之人,像戴季陶、周作人关于日本的文字都值得一读,“有日本学者认为戴季陶《日本论》具有体系性,足以比肩《菊与刀》,某些地方更凌驾其上”。
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瓢箪鲶闲话》是一册随笔集,20余篇文章分别涉及日本的漫画、辞书、赏花文化、和纸、食文化、文坛、政治文化等等。书名中“瓢箪鲶”意为用瓢箪(葫芦)按鲶鱼,一个圆溜溜,一个黏滑滑,哪里按得住,比喻做事不得要领,作者以此感慨“知日”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