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15日   08 版)

        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约阿坎区是文化圣地,这里孕育着世界著名的玛雅文明,每逢周末,科约阿坎广场变成文化集市,随处可见的小滩小贩在出售淋琅满目的印第安手工艺品;画家现场作画;民间艺人在演唱、演奏古老的墨西哥音乐和歌曲,好一派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见6月23日《人民日报》)

        据悉,文明古国墨西哥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而激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举办各种文化“嘉年华”活动,吸引众众广泛参与。墨西哥拥有31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集市上,都能找到这些文化遗产的踪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墨西哥相比,中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广泛性都不够,对文化遗产坚守的韧性与执著有明显差距,许多文化遗产尚处在相对封闭状况,文化遗产的活力与影响力不足。譬如,墨西哥的“亡灵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这一节日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摆上祭坛,人们来到墓地追忆逝者,有些家庭还在墓前聚餐、过夜,表示和逝者一同庆祝节日。文化集市上,各种骷髅状的亡灵玩偶或饰物成为外国游客的“爱物”,大家都会买一个玩偶带回家纪念。国际著名的CNN、BBC等媒体每年都向全世界报道,“亡灵节”文化真正走向了世界。

        相比较,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清明节也是国家非遗,与“亡灵节”文化内涵基本相同,都是纪念逝者的节日,但清明节的国际影响力远不如“亡灵节”,人们祭祖的热情似乎少了些墨西哥人的“狂”,更鲜见外国人的参与,与清明文化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也少得可怜。

        文化遗产需要静态保护,如藏在深宫,防止大自然蛀蚀或人为损坏;写入史册,记载入书,走进课堂教育;培养非遗传承人等。但文化遗产更需要“动”起来,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影响力在于“活”,公众参与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动力与源泉,这既能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促进传统文化走出去;又能增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与自觉性。

        笔者浅见,促进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适度发展旅游;二是开发以文化遗产为背景的旅游商品;三是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文化文明“嘉年华”活动;四是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恕笔者直言,目前一些地方“盘活”文化遗产主要靠旅游,其他方面做得很欠缺,有的地方发展旅游并非出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而是把旅游当成赚钱、牟利的“旅游经济”,乃至于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首先政府要唱主角,积极搭建舞台,让文化“唱戏”。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沃土,扎根于人民群众心田,中华文化遗产“土味”浓郁,因此要重视民间艺人及“下里巴人”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南京市大厂区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