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这是已届85岁高龄的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近作,是其近作《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的延续。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学著作,莫不如将之视为终生醉心历史研究与著述的老先生回顾中国历史并反思一生阅历所得到的“大历史”观点,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研究的总结之作。说及本书写作起因,许倬云在“自序”中表示,“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围绕着中国是什么、中国人是什么这样的终极问题,许倬云以扎实深厚的历史学积淀为基础,用平易、简约的文字将新石器时代至清末的中国大历史娓娓道来,阐释并概括了中国这一“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回望历史,也映照现在。
【思想史】
民主发轫于古希腊,作为首位入选法兰西人文学院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女性学者、古希腊文明和语言研究专家,雅克利娜·德·罗米伊在书中大量引用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古希腊史学家到戏剧作家的作品,呈现了古希腊人对民主之得失的思考。作者主要关注的是希腊民主的阴暗面,或者说其所面对的三个挑战:民众的盲目和无知、民主导致无政府状态、党派政治的危害——这些问题至今仍是我们讨论民主话题时难以绕过的。虽然古希腊人并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虽然古希腊的民主形式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但古希腊人的思考对今日同样呈开放性的有关民主的论战仍不无启发。民主诞生于斗争与冲突之中,民主的良好运作仍需要人们付出巨大努力,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
【人类学】
“沐猿而冠”这个提法脱胎自成语“沐猴而冠”,成语是贬义,但这本解析历史、文化和传统如何塑造人类性格的专著更倾向用冷静、客观而不乏趣味的表达来揭示这个答案仍有待不断完善的“谜题”。以“猿”来阐释“人”的行为,作者辉格直言是受到英国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莫里斯那本名作《裸猿》的启发,而人的动物性、自然属性在千万年的进化、发展中,并未因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消失不见,反而穿上了历史文化或者传统的外衣,需要调动历史、哲学、心理学、人类学乃至社会学、经济学的很多知识和观点去分析和验证。事实上,作者在《沐猿而冠》中也是这么做的,辉格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来“解除自己的困惑”,同样,读者亦可在这本思路发散、设想大胆的作品里,脑洞大开。
【科学】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脊椎动物化石的国家之一,但迄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读物介绍这些发现,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介绍了分布在5亿多年中的15个中国古生物群,包括著名的澄江生物群、周口店遗址以及不那么知名的中宁动物群等。每个动物群或几个动物群的章节后面是一个简要介绍进化历程中相关转折点的篇章,由此呈现了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9个里程碑事件——从脊椎的出现、颌的起源,到哺乳动物的兴起、飞上蓝天等等,并论证了“人其实是经过很大改变的鱼”的观点。书中图片(包括化石照片和复原图)展现了那些已经灭绝了的动物的美丽之躯,生态复原图则重现了远古动物的生活环境。该书受到著名的《自然》杂志的关注,并予刊登书评,被认为是全球古生物爱好者的必备书。
【绘本】
绘本可以单纯直接地讲故事,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某种感觉、某个人性中闪光之处,由比利时绘本画家安·艾珀创作的《风是什么颜色?》显然属于后者。书的名字来自其中那个失明的“小巨人”提出的问题,最为基本的感官判断,于他成为一种奢侈的难题。不过,作者用童心、善意和别致的表现形式,通过“小巨人”在旅途中遇到的狗、大象、山、鸟们的描述,让他用其他感知方式“看到”了风的颜色,也把理解、同情、尊重的种子种在小读者心里。该书图画的绘制风格兼有油画、水粉和拼贴的质感,人物形象童趣稚拙,辅以镂空、压痕、UV等印刷手法,令阅读本身如同“小巨人”寻找答案之旅一样,文字内容和图画呈现的关联与一致使得阅读与审美、消遣和思考同步进行,带给读者从视觉到触感都丰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