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自我感受与调皮声音合奏《初三七班》

    本报记者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0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夏琪)“一个全新的生命,一个非常调皮的声音。”在由历史学人、东方历史评论、搜狐教育和东方出版社主办的“复杂社会与青春文学”文化沙龙上,德国汉学家顾彬如此形容朱夏妮的写作,认为这是一种抛弃了哲学或文学背景,只遵从自我观点和感受的创作。

        评论家李敬泽表示,他更愿意直接听孩子的感受,而朱夏妮的作品正提供了这样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观察成人与孩子之间深刻的隔膜。“《初三七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叛逆和反抗,也不是对教育制度的‘控诉’,而是在被成人概念覆盖的校园里,孩子们依然生机勃勃,依然保持心智的敏感、心智的灵动,依然保有成人不能接近、不能窥探、也很难触摸的内心生活”,李敬泽说,这一点非常宝贵。顾彬提出,看看朱夏妮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的生命,一个非常调皮的声音。顾城表示,这个声音他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好像还没有见过。

        生于2000年的朱夏妮很早就开始写作,13岁时,她不但在小学生诗歌节屡获奖项,作品还入选第44届荷兰鹿特丹诗歌节中国诗歌单元,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初二七班》。今年初,她又完成了16万字的纪实性散文体小说《初三七班》(东方出版社)。这部82章的小说,主线和背景都取自朱夏妮自己的初中生活,有评论誉为“中国最现代最青春的文学书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