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那么一天,还是严冬时节,我在一个地铁口,等待陈晓东老师。我到得比约定的时间早了那么半个小时。于是,我习惯性地抬起我喜欢观察自然、欣赏鸟类的眼睛,开始在高楼宽路间,找一找大自然的奇珍。
果然我在旁边一个小区的几座“孪生楼”间,发现了一小群喜鹊。喜鹊是城市里最常见的鸟类,估计也是对人类最有耐心和同情心的鸟类。即使从不观鸟、从不护鸟、从不拍摄鸟类的人,也可能曾经撞见过它们。话说我的观鸟起步物种,似乎就是喜鹊。
这群喜鹊在楼顶上停留,偶尔做小规模的飞行。从它们扇翅的动作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情谊很深,翅膀的扇动都极柔和,甚至有些刻意的收缩和强烈的友好。从它们飞行和停落的姿势来看,它们似乎在完成一个什么样的预定动作,它们似乎在比赛,又似乎在嬉戏。
看了10分钟后,我大体明白了。它们真的是在嬉戏。大体的游戏规则似乎是这样:每3只喜鹊组成1个小组,一起起飞后从楼顶边上的1个四方空格里快速降下,然后从下面再起飞返还。停稳身子后,另1个编队再起飞表演。
小分队开始表演的时候,其他的喜鹊在旁边观战或者加油,或者喊口号、讲笑话。反正它们这样一轮又一轮地游玩着,顶着微微的风,晒着薄薄的太阳,呼吸着浅浅的雾霾。
陈老师来找我的时候,喜鹊们的游戏仍在继续。不过等我走出一段路,再回头看那楼顶,它们又像从未出现过一般,集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的,所有的观鸟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你不知道鸟类从天空的哪边飞过来,你也不知道它们来了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你更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离开,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
你看到的是什么鸟?它们是雄还是雌?它们有多大年纪?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这样的问题,是入门级的问题,谁都会问,谁都可能回答。
它们刚刚吃过什么?它们互相之间如何沟通?它们在嬉戏时如何表达情感?它们在你远远地盯着它们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了你的一点点爱意?这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但稍显不好回答。
可以说,在中国,鸟类很难感受到人类的爱意,更难感受到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参与自然保护工作10余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需要更多的爱鸟人,需要更多的护鸟人。当人人都有“高车大马”,当人人都可以有好的相机、手机,当人人都想从拍鸟进入生态摄影的诱人之境的时候,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共同保护鸟类的时代正在到来。而这样的希望,也许就在陈晓东老师,以及陈老师《鸟人鸟事》一书所描述的这些人身上。这样的人往往都走过这样的一段历程,从观鸟、拍鸟,走向爱鸟、护鸟。如果一个人想拍出好的鸟类照片,却从不参与鸟类保护工作,他的照片品质一定是低劣的。
开始的时候,陈老师是一个拍鸟爱好者。然后,也只是一个传播鸟类之美、传播爱鸟之美的“科普作家”。但变化每天都在发生的。我认识他的这几年,每次都惊喜地发现,他正在从外围走向核心,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从志愿者变为志愿力量的引擎。他愿意动用一辈子所有的积蓄,去试图保护自然界中的这些残存的惊魂。
在中国,退休是让人羡慕的。因为很多生命在退休前不得自由,不得舒展。而退休之后是走向公益还是自私,却仍旧让很多人彷徨。
而陈晓东老师的选择显然是清晰而坚定的。他从原岗位退休之前,就在尽力参与生态保护。退休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爱鸟护鸟大业,并努力唤醒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够成为陈晓东老师的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