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无锡华氏:一个近代教科书家族个案

    吴海涛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15日   14 版)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功在当下,利泽久远。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他的《师友杂忆》一书中回忆,他在常州中学上学时,有一位性格古怪但极具才华的数学代课老师,在临别时曾赠送他个人著作,原因是自己早年曾经从学华蘅芳、华世芳二位数学大师,他们与钱穆同是无锡荡口镇人氏。

        古城无锡,是我国近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清末民国教育事业最先昌盛的地区,曾被誉为近代“全国教育模范第一县”,涌现出大批人才。胡适也这样评价过:“无锡的人才和实业在全国是第一的”。在近代教科书的编译和出版史上,可以见到大批无锡人的身影。有人大致做过统计,1898年至1949年间,参加过教科书编写的无锡人有500多人。其中,无锡荡口镇的华氏家族无疑是格外醒目的。

        华蘅芳,近代著名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热爱数学。10岁开始,常读中国古代算经。至20岁,已学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测圆海镜》以及明清以来的数学著作。之后,又悉心钻研了一批西方近代数学著作,熟悉了近代数学的一些原理及其运用方法。受华蘅芳影响,他的胞弟华世芳也自学成才,走上了专攻算学的道路。无锡“二华”成为清末中国数学史上耀眼的双星。

        华氏兄弟成年之后,曾经受到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洋务派重臣的欣赏和拔擢,供职于安庆机械制作所、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官办企业,施展他们的数学特长。在此过程中,他们与一批活跃于江南洋务运动中的英美学者如傅兰雅、玛高温等人结识、交往,英文水平也有所提高,并开始尝试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1868年,江南制造局内设立了翻译局。华蘅芳与近代科学的先驱李善兰、徐寿和西方学者傅兰雅等人都进入该局,专注译书和研究。之后的数十年里,华氏兄弟主要精力一方面在书籍翻译,一方面在教育,先后在上海格致书院、天津武备学堂、湖北两湖书院和自强书院、江阴南菁书院等多地担任教师。而兄弟二人在近代史上的最大功绩,则是他们参与编译、著述的一系列数学及其他各类科技教科书,因为它们积极助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

        在清末民初的数十年中,华氏兄弟先后翻译的西方教科书很多,大致有《代数术》《微积溯源》《代数难题解法》《三角数理》《算式解法》《决疑数学》。其中,《决疑数学》由华蘅芳与傅兰雅二人共同翻译,决疑即是今天应用广泛的“概率”(“Probalitity”)。这也是西方概率论第一次引入中国。在编译之时,华蘅芳已经意识到这一数学理论将在国家未来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总引”中他表示:决疑理论(概率论)的应用广泛,能用于国家治民,或民自治,或兴起风俗,改定章程”;可“代替占卜”,估测人口,指导人寿保险,预求判案准确率以及统计邮政、医疗事业中某些平均数等。的确,今天用概率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作用巨大。我们自然不会忘记百余年前把概率论引入的先驱——华蘅芳。

        除了自己擅长的数学领域之外,华氏兄弟的教科书译著范围还涉及地质学、矿物学、航海、气象、天文学等。当时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够直接阅读这些领域的西方书籍,译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桥梁。而华氏兄弟都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扎实的西学功底,他们追求译著文义“明白晓畅,不失原书之真意”,文笔雅洁,概念表达准确,后人称赞“足兼信、达、雅三者之长”,所以他们的译著非常受欢迎,也对当时中国的科学启蒙发挥了积极影响。由华衡芳、冯高温译的《地学浅释》一书,是我国最早引入的西方地质学书籍,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赖尔的地质进化均变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康有为曾将该书推荐为青年必读书。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时,就是使用《地学浅释》作为教材,他把全书抄了一遍,连715幅插图都一一描了下来。

        在翻译工作之外,华氏兄弟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著述问世。在华蘅芳的《开方别术》等著作中,他提出求整系数高次方程的整数根的新方法——“数根开方法”,同时代的数学家李善兰评价此法“较旧法简易十倍”。在《数根术解》等著作中,他讨论了“筛法”,还用诸乘尖堆法证明了费马素数定理与欧拉证法相似。他的数学成就倍受当时数学界的赞誉。华蘅芳所著的《华氏学算笔谈》一共12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论述了数学理论、数学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是华氏个人多年研究和一线教学的心血凝结。这部独具特色的书在19世纪90年代再版多次,被许多学堂和书院当作数学教材,以致“东南学子,几乎家有其书”。弟弟华世芳也有《恒河沙馆算草》《勾股三角》等著作传世。

        兄弟二人在晚年都潜心于基础教育事业。华世芳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华蘅芳则在晚年返回了故乡无锡,在当时江南著名的竢实学堂教授数学。他“口讲指画,务以浅显之理达精奥之思”。有时,他故意把算题做错,学生们说“先生错了",他就叫学生到黑板上来改正。他一面笑呵呵看着,一面摸着胡子说:“吾垂老矣,做算术就不及你们了!”。

        也许是乡土风气使然,华氏家族后来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非常多,包括钱穆先生儿时接受启蒙教育的荡口镇果育新式小学,也是华氏家族出资兴办的,教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华家子弟。而在华氏兄弟之后,这个家族还有很多人继续从事教科书编撰事业。限于资料佐证缺乏,我们很难完整梳理出他们之间确切的亲属关系,但都来自无锡荡口镇华氏一族,却是可以确定的。

        华循,生平不详。1903年前后,我国第一部近代教科书“蒙学教科书”系列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这部教科书包括文法、经训修身、中国历史、外国地理等23个种类。其中的动物、植物、矿物3种教科书的编著者就是这位华循先生。学者毕苑认为,其中的《蒙学动物教科书》为晚清动物教科书中视野开阔、科学严谨、编撰精良、笔法简洁的精彩之作,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该书“据日本理学博士丘浅治郎所定名类及其次第”。根据编著者对于日本教科书的熟悉情况,大致可以推测这位华循先生应该是当时日本留学归来者。这在那个时代的江浙地区几乎成为了一个潮流,而华氏一族留学日本者尤多。

        华申祺、华文祺兄弟,均为留日背景的先进知识分子,生平不详。1906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的《中学生理卫生教科书》,是清末最早的生理卫生教材之一,封面编著者为“无锡华申祺、华文祺”。开篇的“译例”阐述:此书是日本医学博士吴秀三最新出版著作,适合于我国当时中学、师范及女子高等学校,故急为翻译。而19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动物学教科书》,编著者则为华文祺,编辑大意说“本书编辑,以日本丘浅次郎所著之订正近世动物学教科书为根据,采集东西洋各集,补其缺漏,汰其繁芜”。这与上文清末华循所编译《蒙学动物教科书》所依据的日文原著是同样的。在民国教科书出版史上,直到30年代后期华文祺先生依然活跃着,主要擅长于生物学科。如翻开中华书局于1938年出版的《新学制课程标准初中植物教科书》,编著者为华汝成、校订者即为华文祺。而与其合作的另一位华家子弟——华汝成,之后多次单独出现在4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动物学、植物学以及生理卫生学科教科书的编译者一栏,相信也一定是和无锡荡口华家有着深厚渊源。

        在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庞大的教科书编辑阵容里,还有两位均擅长数学科的无锡华家成员。一位是华襄治,他几乎参与编撰了20年代前后所有商务版小学算术、珠算等教科书,资历较老。另一位是华桂馨女士,她所编著的《初学代数学》1924年初版于商务印书馆。这部教材是她丈夫胡敦复先生在她去世一年后根据遗稿整理出版的,并做了序言表示纪念。胡敦复,乃是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无锡人氏,留美博士,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的创始人(其实胡敦复及其胞弟胡刚复、胡明复都是留美博士归国,并且都参与了20年代民国新学制教科书的编撰,说是无锡另一教科书家族也不为过)。胡敦复的夫人华桂馨亦出自无锡荡口华氏家族,早年曾留学日本。只是不知道上述两位擅长数学的华氏,是否与他们的同族前辈华蘅芳等人有着更近的关系。

        另据钱穆先生《师友杂忆》记载,他在荡口镇私立果育小学就读时,音乐兼国文教师华倩朔(著名画家华君武的伯父)亦是留日归国的华氏优秀子弟,通音乐、书法、绘画,且能吟诗填词,曾编纂唱歌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向全国发行,畅销了一二十年。更可贵的是,教科书中的歌词全部由他本人撰写,尤其是他所写的西湖十景歌,歌词浅显,意境深远,全国传诵。惜笔者未曾得见这部早年的音乐教科书,可能尚在散佚之中。

        晚清民国的半个多世纪里,在教科书编辑出版事业上有过突出贡献的荡口华氏家族成员,可能还大有其人,惜不能一一搜罗殆尽。仅以目前所述诸位华氏,已能窥见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无锡一地,人才之辈出,对近代中国文化贡献之可观。

        (本文作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