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根之茂者其实遂

    杨军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1日   04 版)

        二十二年前,正当《全唐五代诗》工程启动初期,主管部门全国高校古委会派员来苏州视察。座谈中,我们从两个方面概括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完成了顶层设计,绘制出工程蓝图;二是正进行着“竭泽而渔”的资料普查。

        “蓝图”指《全唐五代诗编纂凡例》。这个六万余言的小册子,是主编会主持制订的,参与讨论的包括常务编委。其中既有学界泰斗,也有出版社资深编辑,大家集思广益,历时三载,数易其稿,始告定案。这个凡例吸收了前此编辑大型总集的经验,故为群体学养的结晶。它构思精到细密,操作性强,体现了当代新的学术理念,成为约束工程进展的法规。

        《全唐五代诗》的资料普查工作堪称广泛而深入。苏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校的唐诗研究室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分工合作,历时数年,对唐宋以降的存世典籍实行拉网式搜索,举凡四部群书、佛道二藏、金石方志、敦煌遗书、域外汉籍等,皆取资利用,爬搜甄录,制成资料卡片数以万计,然后分发各位整理者。有此一举,就摸清了唐诗的家底;充分的材料准备,为随后的唐诗辑佚、辨伪,以及作家小传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强之业,必深厚者为之。”以往三十多年,唐代文学研究声势浩大,既成立了引领全局的全国唐代文学学会,也有大诗人研究会,不同流派、群体作家的研究,风生水起,成就斐然。大批重要成果如百川归海般汇入《全唐五代诗》工程,如《王维集》《李白集》等,都是相关专家承担整理任务的。再细数有唐一代其余重要诗人:“初唐四杰”、陈子昂、“沈宋”、张说、张九龄、“高岑”、孟浩然、杜甫、储光羲等等,这些别集的整理者,也多为学界名家或新锐,对相关作家研究有素。其余别集的整理,则由主编会在全局范围内物色人选。这样的人力配置,使得《全唐五代诗》工程主体部分在质量上得到充分保障。《唐诗大辞典》《唐才子传校笺》《全唐诗人名考》等著作,把唐代诗人的研究提升到崭新的高度。与我们工作相关联的唐诗研究、唐代文史研究新的著作和工具书不胜枚举,如:《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全唐诗补编》《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唐刺史考》《唐代墓志汇编》《唐人轶事汇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等。于是形成品类齐备、性能良好的工具库,使我们考索疑难、追踪信息方便而快捷,颇有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之感。一言以蔽之,《全唐五代诗》工程,深深植根于一代学术积累的沃土,得众手之浇灌,才能茁壮成长,结成无愧于时代的硕果。

        这项伟大工程,前后参加的单位与专家很多,大家分别在承担的工作中作出了贡献,完成了应尽的历史任务。由于事属草创,头绪纷繁,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不足之处。2011年主编会接受主管单位古委会的建议,责成南京大学工作委员会完成全书的出版事宜后,南京大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完成各项后续工作,解决前此未暇细思而遗留下来的问题,通过考证修正了稿件中的正文、诗人小传、校勘记的错误千余处,剔除误收的伪作30多首,增补漏编的诗人十余家,诗数十首。傅璇琮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书面发言中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初盛唐部分的成果终于面世。这期间经受了很多困难,全靠学术界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顺利完成。特别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和文献学两个专业的许多同志,在这一项目重新启动之后,立即投入书稿的重新撰写工作,保证了书的及时出版,这种奉献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一团队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平等讨论问题,“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值得称道。

        2015年1月28日,《全唐五代诗》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全体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和众多代表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庆祝大功告成。大家也对前时学者的筚路蓝缕之功表示敬意。民国时期,闻一多、李嘉言二人就曾有志于对清编《全唐诗》进行改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完成。李嘉言先生的女儿李之汤也参加了会议,感受更深,事后致信第一主编周勋初说:“参加会议,感慨万千。我的父亲可以说在生前把全部心思都用到了他钟爱的古典文学事业,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文革’死于非命,使他改编《全唐诗》的心愿终未实现。历经几十年,这项宏伟的工程,这部巨著,终于在周先生主持下,也只能在周先生的主持下,才能得以实现。可喜可贺!”末了她又深情地说:“再次感激你们对李嘉言先生,我饱受磨难的亲爱的父亲的中肯的评价。”大家还对陶敏先生表示怀念,陶先生朴实谦和,所撰人物考证代表了当代相关研究的新水平,李、陶等学者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读者的心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