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1日   01 版)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别忘了,他闻名世界。甚至在遥远的中国也有人读他,2012年,诗集《悲伤的凤尾船》在该国发行时,汉学家马悦然和翻译家李笠还爆发了一场关于翻译的争吵。一场源于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爱的争吵。”(详见8版)

        作为法学家的李大钊

        若要推进民主政治,必须要制定宪法,实行“立宪”。李大钊认为,政府的权威最终来源于人民的普遍认同,政府行使权力必须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盖近世之良政府,不恃治者之武力,而恃被治者之悦服(freeconsent),是即政府以宪法与法律为之范,而宪法与法律又以社会之习惯为之源也”。当然,约束政府的宪法必须首先是良法,“有善良之宪法,始有强固之国家”。“宪法为物,其良也,固足以福民;其恶也,亦足以祸国。”因此,必须通过良善、有效之宪法,限制政府权力,防止其侵害人民权利,这就需要通过赋予民众选举权,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权制衡等方式实现。因极为反对专制,李大钊的法政思想尤其倾向于自由,自由构成了他一系列言说的内在精神。他反复申述自由的宝贵价值,在论述宪法时,他引用“不自由毋宁死”的西谚,极力倡导自由的精神。(详见10版)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红学研究的集成之作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其中的“自国朝定鼎以来”,不是明写1644年的清兵入关吗?而且“定鼎”一事直接和“宁荣二公”直接相关。第十六回先是凤姐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然后赵嬷嬷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此处的对话显然是对康熙南巡的追忆,而且和“接驾四次”的曹雪芹家族相关。这些描写没法不让人将小说和清史联系起来。而曹雪芹的一些友人,如敦敏、敦诚,以及《红楼梦》的钟情者如张宜泉、永忠、裕瑞等,大都是清朝的宗室子弟,他们的诗文每与《红楼梦》相关,于是又成为红楼考史的对象。 (详见9版)

        汪子嵩与老师冯友兰

        1954年,从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开始,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批判胡适的唯心主义思想。北大哲学系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汪子嵩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批判胡适的政治思想,从胡适的著作中摘引一些句子,论证他是崇拜美帝的反动文人。汪子嵩还动员系主任金岳霖,一起写批判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文章。1954年、1955年期间,汪子嵩也写了批判冯友兰的文章,并且在教师中组织了一次批判冯友兰的会。党委书记江隆基参加之后,马上就对汪子嵩说不能搞这个,不能再批判冯友兰。然而在当时,汪子嵩认为这些就是改造资产阶级思想的工作,是他应该做的。(详见16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