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同志日前告诉我,要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编辑一本关于企业公共外交方面的书,以便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所帮助。这可能是个好主意,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在编者和外研社共同努力下,《企业公共外交指南》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谨表示热烈祝贺!
世人到外交部工作二十二年,先后供职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和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做过新闻、领事、侨务和使馆政务参赞等工作,和海外中资公司、华侨华人社团有过广泛接触;担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秘书长以来,为不满两周岁的协会的成长做了贡献,也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和察哈尔学会《公共外交季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公共外交的文章。
世人风华正茂,事业心强,爱学习,文笔不错。这本书是他在协会工作期间勤思考、勤动笔、勤积累的结晶,也是他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同事们一年多来团结合作的成果。
中国企业“走出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拓展市场、转移产能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与各国发展平等互利合作的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从比较“被动”到争取“主动”,从最初以加工贸易和工程承包为主到现在的能源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投资并购,领域得到拓展,市场份额扩大,国际化程度提升。现在,中国企业和员工遍布亚、非、拉、欧、美等地区。随着全球化发展,国内深化改革进程推进,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中国企业走出去更是大趋势。
同时要看到,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起点低、起步晚,中国企业对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和认识不足,交了不少学费、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一些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从事工程承包、进行投资和项目并购时,在东道国和一些地区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政局变化,贸易投资市场壁垒,法律法规、劳工标准和环保政策约束等风险。有的企业不懂得如何和当地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项目所在社区的民众打交道,不知道怎么跟工会组织协调,缺乏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馈当地社会的能力,导致生产经营和投资出现困难甚至失败。此中涉及种种复杂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外交环节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出去”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也不只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利益,而越来越多地和国家利益、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挑战,不能仅凭经济手段和企业自身就得到解决。企业在海外发展,不仅要把握机遇,客观评估现实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做好市场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合理调配资源,做好项目对接,还要大力加强企业公共外交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进行理论和实务培训,提升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得稳、走得远。
中国企业在国外要合法经营,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关心当地人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给他们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一些企业在亚非国家建学校、建医院、打水井、提供文教用品等,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心。在海外的中资企业也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使者,担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使命。
我国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国内论述公共外交的文章、书籍很多,但关于企业公共外交的书籍尚不多见。《企业公共外交指南》一书的选题针对性较强,角度新颖,编辑出版恰逢其时。本书分别阐述了公共外交的基本理论,世界主要国家公共外交的实践,企业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还重点梳理了企业公共外交的案例,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好公共外交这篇大文章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是为序。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李肇星2014年11月13日北京飞福州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