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一天清晨,格雷戈尔·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虫子。”(谢莹莹译文)
1915年,德语文学杂志《白页》刊出了波希米亚王国劳工工伤保险公司职员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DieVer⁃wandlung),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于同年出版了小说的单行本。
一百年过去了,《变形记》早已位居德语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列。
“《变形记》几乎是一篇完美的小说。”哥伦比亚大学主讲翻译理论的苏珊·贝尔诺夫斯基(Su⁃sanBernofsky)告诉欧洲新闻网站《当地》德国版。
关于旅行推销员萨姆沙先生的变形成果“einemungeheurenUngeziefer”,李文俊和张荣昌皆译“一只巨大的甲虫”,谢莹莹译本作“一只硕大的虫子”,日文一般解为大“毒虫”,英译本则以“昆虫模样的怪物”或“害虫”为主,亦有“蟑螂”、“粪金龟”和“甲虫”的争论。
身兼鳞翅目昆虫学家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经指出,格雷戈尔“从技术上讲不是粪金龟。他只是一只大甲虫”。
但是《当地》说,“Ungeziefer”来自古高地德语,指不适合献祭的动物,因此,任何过于具体的翻译都有问题。
乔伊斯·克里克(JoyceCrick)在所译《变形记》(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也使用了“害虫”的译法,并在尾注中表示:“格雷戈尔的身体细节与任何昆虫都不相符,前后也不一致:如果他的肚子那么圆,那么他那些小腿儿又是怎样够到地面的呢?”
苏珊·贝尔诺夫斯基也出版了《变形记》的新译,对“Ungezief⁃er”,她的方法是有意模糊化一些,差不多是“好像一只巨大的昆虫”。
事实上,卡夫卡本人曾对此做出过重要指示。
1915年10月25日,在致出版商的信中,他特意就封面设计叮嘱:“一定不要画上那只昆虫。甚至从远处都不要看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