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长篇小说《工农兵大学生》尊重历史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2月0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首部描写工农兵大学生的长篇小说《工农兵大学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王蒙认为小说作者王金昌“告诉了我们往事,也告诉了我们一种更加平实可信的人生体味”。

        我国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他们的经历和命运,在30多年后的今天引发了许多人的追忆和思考。

        《工农兵大学生》以忠实于历史真相的态度、以尽量保持生活原型的创作姿态,讲述了毕业于上世纪70年代颇具中国时代特色的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与命运。作者王金昌表示,创作《工农兵大学生》不想批判谁,也不想歌颂谁,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只想真实地刻画一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那样一群人。告诉人们曾经有那样一群人,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彷徨、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磨难;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面前,他们并没有低头,没有气馁,没有沉寂,没有被淹没,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抗争。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工农兵大学生》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视角来写他们自己在“文革”前后的经历。“在我的印象里,以工农兵大学生为主要角色讲述历史的小说几乎没有,他们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工农兵大学生》第一次让这批大学生站到了舞台的中心。”贺绍俊说,“王金昌的历史叙述建立在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上,不对故事情节作太大的虚构。因此,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部历史档案来看的话,它就是一部没有被人为破坏的、保留着历史真相的珍贵档案。”

        本书责编陈彦瑾表示,如果说杨沫的《青春之歌》书写了“3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王蒙的《青春万岁》书写了“4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王金昌的《工农兵大学生》书写的,就是“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也是“70后”、“80后”父辈的青春记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