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乡土教材让乡土文化得到传承

    王小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2月04日   16 版)
    《夏嘉莫察瓦绒的小洛让的故事》,四川省阿坝州教育局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32.00元

        马尔康有个四年级小学生叫洛让,在《夏嘉莫察瓦绒的小洛让的故事》里,他带我们认识了阿坝州嘉绒藏族地区,让我们看到了那里的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山水、树木、花草和土地,他们的饮食起居和节日,他们的歌舞服饰游戏童谣和手工艺。

        《夏嘉莫察瓦绒的小洛让的故事》是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和阿坝州教育局合作,为嘉绒藏族小学四年级学生编写的一部乡土教材。它要让孩子们的心回到家乡,看到家乡,了解家乡,学习家乡,继承和发展家乡。嘉绒是夏嘉莫察瓦绒的简称,夏嘉莫察瓦绒是“东方嘉莫墨尔多神山一带气候温暖的农区”的意思,这里的东方指的是西藏的东方。嘉绒藏族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藏族,我们这里指阿坝州的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一带的嘉绒藏族。

        说是教材,其实这本书更像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它有生活故事,也有民间传说,有各种节日的来历和民间风俗,也有孩子们身边的动植物世界。这本书共有16课,每一课分为课文、活动和阅读三部分。在课文里有一个和学生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小洛让,这16篇课文就是16个以小洛让为主角的故事。这些故事用极其平实的文字,带孩子们走进自己的生活,向他们揭示了他们熟悉而淡漠的生活里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精神。“嘉绒,我们美丽的家园”和“我们嘉绒好地方”说的是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关系,文化不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历史积淀的结果嘛。“洛让家的房名”说的是嘉绒藏族每家每户的房名和他们历史的关系。嘉绒藏族的每一户住在一座独立的房子里,每一座房子都有一个房名,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孩子们大多知道自己的房名,却没有几个知道自己房名的意义。“我的朋友们”讲的是本地的动物的故事,并希望唤起大家对动植物的爱护。“远去的耕牛”通过耕牛和人的关系的变化表述了当地生计方式的变化。“神奇的碉楼”和“嘉绒藏族茶香浓”讲述的是他们的居住和饮食中的生活智慧,“家乡的礼物——哈达”“若木纽节上好看花”“代汝节:和阿米格尔冬一起过新年”则是讲述嘉绒藏族的礼仪和代表他们民族精神的传统节日。其中也很有他们的英雄观和审美观呢。还有“欢乐的达尔嘎”“谁的服装最漂亮”“我们一起做手工”“唱响家乡的歌”“嘉绒藏族传统儿童游戏”说的是嘉绒藏族的锅庄民歌服饰和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有趣的“活捉国王”的棋戏。其中“嘉绒童谣”,最能勾起孩子们的兴趣。在课堂上用方言和普通话交替着说童谣,快乐的同时,那些朴素的价值观和风趣的民间往事就会印刻在学生们的心里。它还能调动孩子们的调查能力呢。我们在湘西曾经上过的童谣课,老师发动学生去采风,一个“张打铁李打铁”,孩子们就搜集回来17个不同版本。

        其实我们设计的课文不是教学生去背下那些家乡的知识,我们是想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家乡的文化,并用它来滋养自己成长,让自己未来的发展能多一份独特的资源。所以,书中每一篇都是一个包含民族文化精神的日常生活故事,启发孩子们由“我”开始认识家乡。我们把这个故事称为强调关系的叙事: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我们历史的关系,我与他人(家人、亲友、社会、世界)的关系;今天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

        书里有很多图片,有的是照片,有的是图画。图画既有著名画家的公益支持,也有当地学生们稚嫩美好的作品,全是关于本乡本土的风景和人物。照片大多是当地的摄影家们专门拍摄的,内容有银匠、织牟衫的女子、纺羊毛的大娘、拿树枝的儿童、唱歌的少年等等。

        我们总说要爱祖国,对于那些山里的孩子,他们见不到天安门和长城,看不到黄河长江,什么是祖国呢?家乡就是祖国。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看不到黄河就热爱梭磨河、杜科河吧!而只有了解家乡,才能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

        我们总说要有个性的发展,对于那些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什么是他们的个性呢?家乡文化熏陶下的成长,就是他们的个性。家乡文化,就是他们独特的发展资源。

        我们总说要保护多元文化,怎样才能保护我们那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呢?让新的一代在课堂上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马尔康民族学校校长顺定强说,乡土教材使乡土文化的传承得到了制度性保证。此言极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