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书话

    从《屠龙集》想起“西安事变”

    彭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2月04日   14 版)

        1936年下半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同年10月,鲁迅离世。二、是年12月,“西安事变”突发。一件文坛哀事与一次政界危机本无什么直接联系,但在女作家苏雪林的笔下,两件大事却有了关联。

        苏雪林是如何看待“西安事变”和“鲁迅葬礼”的呢?可以从她的《屠龙集》说起。此书属于“现代文艺丛书”,1941年11月初版,商务印书馆发行。我的藏本是1947年11月上海第1版。全书收录了《乐山惨炸身历记》《屠龙》《奇迹》《读书救国》《中华民族的潜势力》《从军运动》《学生与从军》和《敌兵暴行的小故事》等多篇散文。顾名思义,《屠龙集》中的作品大多是苏女士于抗战前后创作的,具有强烈的民族复兴意识。她在《序言》控诉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安(日军入侵和通货膨胀等等),并写道“于是我想,若不想出个法子骗骗自己,混过这些讨厌的日子不死也得发疯。”。虽然苏雪林将创作《屠龙集》看作“混日子的法子”,说得幽默,却写得沉重,因为《屠龙集》是她对动乱政局的思考,尤其是那篇选为书名的《屠龙》。

        《屠龙》以梦入笔,刻画了一条“黩武、好杀、贪婪、淫乱、刻毒、诡诈”的毒龙(象征日本)。它在古国(象征中国)无恶不作,一位天神领导古国人民与它抗争。此文原名《圣诞前夜三部梦曲》,因为“西安事变”才改名《屠龙》。据《屠龙跋文》,1936年冬苏女士为武昌《益华报》“圣诞纪念刊”写了《圣诞前夜三部梦曲》,“文中领导古国复兴的英雄我本来指一个人。此稿出版于圣诞日之晨;而是日下午四时蒋委员长西安脱险。所以我现在特将这篇题目改为《屠龙》”。显然苏雪林对“西安事变”不满。

        晚年的苏雪林在回忆录《浮生九四》中对“西安事变”做了更为详细的评论。“鲁迅葬礼”和“西安事变”一前一后,都引起了苏女士的高度关注。她讽刺鲁迅葬礼“夸大”成“天外忽来一颗行星,撞碎了我们的月亮”;归其原因是“鲁迅葬礼是赤色细胞极力扭捏而成,是娇弱造作的”。她对共产党的“偏见”在她评论“西安事变”中得到了延续。苏雪林觉得“张学良实罪不至死,但是张之举(发动‘西安事变’)亦受了左派言论的蛊惑”。关于“西安事变”的影响,她以为国民党将失去“笔权(舆论的话语权)”。

        “西安事变”时期,苏雪林是拥护蒋介石的。不过蒋介石毕竟不是《屠龙》中的“天神”,他完成了“屠龙(赢得抗战胜利)”,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机会却属于共产党。这也许都是“西安事变”的必然后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