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菁霞)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与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合办的“纪念殷海光先生诞辰95周年暨自由主义与儒学关系论坛”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论坛围绕三个主要方面展开:殷海光先生关于自由、德性和信仰的遗产和启示;经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历程之后,自由主义的学理呈现出一些什么面貌;如何看待当代大陆新儒家对自由主义的处理。
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何卓恩指出,近期活跃起来的大陆新儒家(不含专业儒家学者),与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几代新儒家,虽有联系,本质上却有较大差异:一是从背景上说,以往的新儒家包括港台新儒家,思考的是中国从何处自救,是救亡之学;大陆新儒学思考的是中国具备一定硬实力之后如何发挥自己的软实力,使世界历史进入“中国时刻”,是崛起之学;二是从取向上看,以往的新儒家包括港台新儒家心存谦卑,主张返本开新,要开向世界现代文明,承认自由民主是现代价值。大陆新儒家则自信有加,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对于世界现代文明,他们内部看法不一,有的强烈排斥,有的主张吸纳,但差不多都以文化特殊论为基本取向,不承认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三是从着力点上说,以往的新儒家,包括港台新儒家,除了梁漱溟曾在政治上有回归孔制的理想外,绝大多数是在教化上努力,实际上贡献主要在学术建构层面;大陆新儒家则毫不讳言自己是政治儒学,政治目标优先于教化目标。
何卓恩认为,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大陆过去颠覆文化传统的一种矫枉过正,但过正毕竟也是一种对中道的违离。他认为殷海光晚年反思得出的结论来之不易,应该珍视,防止在西风压倒东风之后,又来个东风压倒西风。自由民主治世,仁义道德治心。分之两得,混之两伤。新儒家和自由派的殊途同归所昭示的大方向,很值得今天的思想界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