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这本书和图画书时代

    写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出版10周年之前

    红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2月04日   12 版)
    初版目录页(左)跟修订后对比:这种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全书的书眉、页码、索引都要用挖补菲林的方法改正。怎样阅读这本书·握着孩子的手读图画书:图片背后的故事详见正文。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第一次把百年来最具影响的世界经典图画书集中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作家简析叙事的风格、生动比喻的文采和艺术表现的手法,从目录到体例、从内容到编排、从版式到色彩、从年表到附录中的索引的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极尽合理周到,极富吸引力,为读者打开了认知图画书的大门。

        ——摘自中华读书报创刊二十周年童书类20年20书(2014年7月9日发布)

        10年前,一部书稿辗转落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年后(2006年5月),民间的蓝袋鼠亲子网惊呼它“横空出世”,官方的《中国新闻出版报》说它“一书难求”,阅读推广人称它为“圣经”“宝典”……

        直至今天,在图画书创作、出版和阅读推广的各种场合,它被一再提起。

        不久前,我采访了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魏钢强和彭学军。

        “终于到来了,图画书时代。”

        这是魏钢强2008年一篇文章的开篇语,接下来是:“有一本书——《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默默地迎接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有一个人——彭懿,他以作家的激情、学者的冷静、翻译家的功底、童书编辑的市场嗅觉以及拥有千册藏书的图画书超级发烧友的痴迷,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初入门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阅读手册,对于发烧友来说是一个淘书指南,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一个绝佳的版权引进参考目录。于是,人们对于刚刚接触的图画书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认识起点和很好的讨论基础。……”

        这篇文章叫《迎接图画书时代》。我问魏钢强,现在称得上是“图画书时代”吗?他说是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就像连环画的衰败无可挽回一样,图画书的兴盛也是不可阻挡的。动漫有“扶持计划”,连环画有“振兴工程”;图画书没有这些,几乎完全依靠民间力量就自发地推动起来了,眼下连环画出版社影响大的出版物也都是图画书。

        有研究认为,格林童话流行的背景,是工业革命让依靠口头流传的民间童话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样,城镇化、都市化也让图画书成为幼儿亲近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网络也没能遏制图画书,反而推动了它的传播。别总去留恋昨日的辉煌和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图画书是时代的馈赠,《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正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

        理论书呈现出了另一个模样

        一本图画书理论书,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完全呈现出了另一个模样,让不同的读者各取所需——不管看门道还是看热闹,都能看得静静有味。

        这本书有明确的版式设计理念:第一,把复杂的做简单——每种经典图画书原来都分“基本资料”“关于作者”“获奖及推荐记录”“内容简介”“作品解读”五块来介绍,成书后概括为“作品欣赏”和“作品解读”两个部分;第二,把单调的做丰富——区分精读的、通读的和选读的文字,分别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栏装格式,既满足了阅读功能,又丰富了视觉感受。装帧服从阅读,哪怕是一条线,也不随便添加。

        此外,突出资料性和工具性,将所有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叙述。重视二次文献的著录,丰富“附录”的内容并提升其地位,使之成为与上篇、下篇鼎足三分的主体部分之一。改变专题讨论的篇章格式,建立全书协调统一的条目和子条目系统。精心编制总目录和专题目录以及覆盖全书的主题索引。赋予书眉检索功能。重视发凡起例,用直观的图示引导阅读。

        这简直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要和作者充分沟通,那得通过多少封邮件啊?魏钢强说还真数过,一个常用邮箱,光来信是209封,不光讨论做书,还包括后期的宣传、推广。问及彭懿看到这个方案的最初反应,魏钢强说,第一次给出的不是方案,而是明确的排版样,WORD排的(没错,他还用WORD排过书),就三页,提醒彭懿“判断版式的优劣不能只靠看,更重要的是读”,请他打印出来,像普通读者一样将全篇的文字顺次阅读,看完再讨论。彭懿异常兴奋,说他“读了几十遍”。

        这本书CIP数据的分类是G236,即“书刊宣传、评介”,最后竟在“少儿类”评上了政府图书奖,评委看重的是它对儿童图书新兴门类的推动。魏钢强说,这还证明资料书同样有价值,而且完全可以做得很漂亮。

        “可以错过本书,但千万不要错过图画书”

        “图画书的繁荣,最重要的动力不在创作,而在阅读的普及,在市场的需求。”这是多年前魏钢强说过的话。《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修订时,书前特别添加了一个题记,彭学军为它字斟句酌:“人的一生能有几次邂逅图画书?三次:童年,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可以错过本书,但千万不要错过图画书。握着孩子的手读图画书吧。

        “可以错过本书,但千万不要错过图画书”不是矫情的宣传。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对于本书内容的丰富和体例的完善,编辑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建议,唯独对介绍和推荐哪些图画书,编辑从不参加意见。他们拒绝任何说情——即便是自己社里的图书,即便说是已经和作者说好了,两位责编也绝不主动求证。

        修订版书前增加了“握着孩子的手读图画书”的三幅图片,彭学军告诉记者,这三幅图片各有来历。怀抱婴儿读书的是幅画,网上征集来的。躺着在父亲身上读书的照片是阿甲和他的女儿,魏老师觉得最好以普通父亲的形象出现,以避借名人炒作之嫌,就把阿甲的形象隐去了。还有一张是社里的编辑和她的女儿。当时是冬天,还老下雨,办公室灯光和取暖条件都不好,是去影楼拍的。魏老师画了草图,特别提醒带一条藕色的床单去蒙沙发(影楼的沙发是大红的)。影楼老板看了我们的样书,一气拍了好多张,不肯收钱,说送他书就好了。回来魏老师见我们笑得诡异,一直追问哪儿出了岔子。彭学军笑

        着说:“还真是,魏老师一再提醒的毛绒拖鞋忘带了,所以照片是光着脚的。”

        “没资格批评,倒是要检讨自己的言论”

        说到图画书的现状,特别是原创该如何提升,魏钢强说他没资格批评,倒是要检讨自己的言论。过去强调图画书的构成“一是图画,二是故事”,认为“文字当然也很重要,但肯定要排在图画和故事之后”,现在看来有失偏颇。图画书的文字,要照顾“听”“看”“读”三个方面,如尤里·舒利瓦茨《下雪了》里面的一个句子:Snowflakes keep coming andcoming and coming,/ circlingandswirling,spinningandtwirl⁃ing,/ dancing, playing, there,and there,/ floating, floatingthrough the air,/ falling,fallingeverywhere.一句话连续占了5个页面(整个故事才28面),文辞精妙先不说,哪儿分行,哪儿换页,提示和控制了朗读的语气。这本书成为经典,文字加分不少。

        光从视觉形象看,有汉字也有独特的魅力。魏钢强说,他和彭学军正在编辑的图画书《熊猫的故事》请了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做装帧设计,大量精力花在文字的设计上,包括作者署名、版权记录,不留死角,有时为移动一个毫米“计较”。杉浦先生说:“我注意顺应阅读的节奏,按照绘画的走向,随着空气的流动去安排文字……”他批评在现代设计中忽略汉字特点的倾向,认为汉字“每个字、每个词都有自身的呼吸和跃动感,是活的,是有意义的”。

        最后问魏钢强,怎么学会做书的?他说谈不上会,只是过去的阅读体验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就编这本书来说,好在自己有过编写辞书的经历,一个人,近60万字,不用电脑,纯手工劳动,编索引真的很难;做这本书不算什么。(本报记者 红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