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出租车,司机老张就特亲切地问:“又买回书来!”我一愣,他又说:“每次坐我的车,见你不是拿报就是买书的……”我一笑:“小时候没好好地读书,现在只好临时抱佛脚咯。”“怎么会呢?看得出,你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我儿子比你小不了多少,要像你没事儿就读点书多好啊……”
怕老张感慨一上来分散注意力,我止住话题。老张反应够快,一路便不再言语。靠近我家时,老张又开口:“这人呐,老不与书报亲近,连字都欺负你,我初中学的许多汉字,现在都连本带利还给老师了。这不,刚买的一本新出的汽车保养手册,里面许多字都不认识了,也没法再往下看……老不看书,也可能是汉字对我数典忘祖的报复吧……”
晚上,坐在电脑前,突然想起出租车司机老张中午的一席话,不由自主地便扭头朝书橱望去:如果没有这些书,我又怎能坐在电脑前点击浏览信息;如果没有那些被我廉价处理的课本,我的内心又怎能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近年来,我总借俗世禄禄之名,没能静心细读一本书。每次打开一本书,没翻几页便哈欠连连,很难像过去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那样,天上闪电打雷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次摊开新买的报纸,眼睛也像探照灯似的扫一眼大标题就随手一扔,没事总喜欢在网上溜达或与朋友一道吃吃喝喝。暂时性地清除一些杂念,一踏进书房的瞬间,那种守着一份落寞、一份随意和一份遗世独立的轻盈,顿时把我丢进唐诗宋词的雅致境界……躺在书橱里的那些书,并未因我的一时懒惰而凋残、衰竭。
翻阅时,我明显觉得每本书都想述说的过去、暗示我无法预想知的未来,让我找回一种久违的心情。重温鲁迅,整个人便随着他的文字起伏而变换喜怒哀乐的心情,内心充斥着希望与失望的涌动翻腾;翻阅海子,便感受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对往事的眷恋,对融洽、和谐的理想人际关系
的向往与追求”;捧上三毛,便让人从中获取努力生活的勇气和温暖的力量;打开王小波,便会同他一起为“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去呐喊;即使作老学究状摇头晃脑吟诵几句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也提醒着我要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啊,世上延绵最久的是非物质的东西——思想和精神,而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传承精神的只有文字。
信息时代,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朋友见面,不再问候读了什么书,而是关心升官发财。同时,移动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娱乐休闲的方式层出不穷,刺激人感官的东西花样百出,这也造成了一些人懒得读书。其实,一本书里的每一个汉字,无论是简单的标点还是饱满的繁体,它们都经历了历史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朝代兴衰、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神的祝福和水火的蚕食。在此意义上,它们进入我们的肠胃与大脑,化成了我们的思想与智慧,给了我们多大的恩典啊!
有人说,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而书籍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想,只要我们记住了书籍的恩典,也许就能从俗世中挤出时间去读书,哪怕点击电子书也好。
安徽省池州市 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