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香)2014年,尽管期刊总印数小幅下降,但期刊业的收入利润总额仍呈上升之势。“数字化浪潮下,通过内容连接用户,最终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得收益的运营模式,成为媒体的新业务模式。”浙报集团总工程师蒋纯表示。从卖内容到卖服务、卖内容并行,期刊界的经营模式正在重构中。由此,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主办,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吸引了多方关注。
“过去,媒体经营是以版面为中心——做版面、填版面,再把版面卖出去,但在新常态、新形势下,我们做的是一种服务。怎样把社群用户以及我们的读者服务好,通过服务得到收益;再把社群提供给我们的品牌广告商,获取收益,这两个方向已经成为媒体收益的重要来源。”蒋纯如是表示。
由此,《壹读》出品人马昌博发现,最近十年来,大众媒体的尴尬和行业媒体的兴盛成为趋势。“十年前、五年前,大众媒体效益好,因为读者多。但现在反过来了,大众媒体找不到客户,找不到清晰的客户描述,而行业媒体的优势是,能够找到用户所以能够找到客户,关键是还能开发客户,具备工具性。”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的判断是,“少儿报刊业态的数字转型,最终要完成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就是完成目前以出版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到以读者为中心的互动传播的转变。“现在,我们自己拿到选题,找作者,写成稿子,经过编辑加工变成出版物,然后批量生产,这是单向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单向传播要变成互动传播。”李学谦举例说明,比如,有的读者可能只喜欢阅读小说,对其他内容不感兴趣,则今后有可能根据读者的需要,定制他自己的儿童文学杂志,“这就是一种互动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正在探索一种以用户价值导向为核心,刊网融合变革发展的新模式。在中心主任武宝瑞看来,用户购买内容仅仅只是开始,读者希望看到跟这篇文章相关的内容,作者对这些内容的看法,该领域其他学者的观点,该文章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反响价值。掌握这些后续内容,推送给读者,同时又反馈给作者,则内容链条才能形成,且服务周期可以无限延伸,真正跟作者、读者建立起互动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正在建设学者在线,希望能够立体呈现一位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即从提出问题、申请项目、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到最后的学术评价、社会反响的追踪,与社会相结合的应用到底如何,在数字出版平台上可完全展现。同时,在这一平台上,读者可以申请项目、申请参加会议、建立组群,也可发布自己的成果。而这方面的服务,传统纸质媒体做不到。其三,深度挖掘分析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提供数据定制服务。其四,就是承担学术评价功能,利用学术资源的整合,知识网络的连接,打造同行评议为主的内容评价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数据判断,结合而成的复合型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怎样跟自己的用户连接起来,这才是新媒体时代真正的法则。”蒋纯说。《创业家》杂志提出,内容是媒体属性,而社群是关系属性。要打造社群,不仅要把流量吸引过来,而且要把流量沉淀下来,最后通过商业活动,把流量价值变现。蒋纯举例:“比如《昕薇》杂志,通过品牌植入形成产品;《淘宝天下》,通过子媒、电子刊做一个媒体闭环,把用户圈进来,最终做的是信息交流、购物指南、导购的整体服务;《浙商》杂志的核心在浙商俱乐部,浙商的吃喝玩乐、生意机会,包括交流,全部在俱乐部这个平台下运行。杂志的跨界运营基于社群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