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哲学家兼诗人桑塔亚纳在哈佛大学授课的时候,他注视教室窗槛上的一只知更鸟,对学生说:“我与阳春有约。”于是宣布下课并辞去教职,归隐著述。1968年,萧公权先生在西雅图荣休的最后一课上,援引了这一典故,与学生道别,希望从此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知更鸟。46年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萧公权文集》,这套文集由萧公权的弟子、台湾著名学者汪荣祖、黄俊杰担任总主编,共9卷,收录了萧公权生前公开发表过的《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宪政与民主》、《中国乡村——论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康有为思想研究》、《翁同龢与戊戌变法》等绝大部分中英文著作、论文以及一部分没有发表过的讲义、讲学提纲和文稿,集中体现了萧公权政治思想和学术成果的整体风貌。文集的出版让萧公权先生这只“知更鸟”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中国,实现了他与祖国的阳春之约。
萧公权先生是20世纪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早年求学于美国即以一部《政治多元论》享誉海外学界。归国之后任教于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各校,感于当时中西学界普遍认为的“政治思想乃西洋之概念,施之于中国或不免捕风捉影、大言欺人”,立志学术转型,转而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并于抗战期间完成大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先生有言:抗战期间学界颇有投身政界以求报国者,先生则隐于乡间埋头著述,以学术报国,终有所成。之后,萧公权先生长期执教于美国,但对故土的思念从未稍减。尤其是在晚年,他曾多次对弟子汪荣祖等人提起“故国”,汪荣祖等弟子说身体许可可以随时回台湾,萧公权先生答道:“我的故乡不在台湾!”20世纪80年代初,汪荣祖先生有机会回上海,萧先生殷殷嘱托:必以故国之情势报我。拳拳赤子之心可见!然而,汪未归,萧已逝,终留遗憾。生命有短长,思想永留存,萧公权先生的部分代表作如《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等在国内已有多个版本,但始终没有一部系统的文集出版,此次人大出版社较为完整地出版《萧公权文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也可看做“萧公权”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回归”。
另外,文集的出版也意味着中国政治学学科、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某种形式的探源、寻根。现代政治学学科无疑起源于西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路径,一度因政治原因中断数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远发展,当我们回首学科发展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将眼光投向民国,而像萧公权先生这样的政治学名家更是难以绕开的人物。此次《萧公权文集》的出版也可看做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中西学界常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政治之“思”,而无系统的“思想”,而萧公权先生早在抗战时期即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对上述说法作出了有力的反驳。虽然这部著作出版之前,已经有若干版本的同类著作问世,但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没有像萧先生那样,在西方进行过系统的现代政治学学科训练。因而,萧先生的研究开启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范式,虽然这种范式在学界仍有争议,但这种范式更接近于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因而也更有利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话语”在世界上的传播,目前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思想还多参考萧先生这一著作的英译本。《萧公权文集》既是对萧公权本人一生学术研究的系统梳理,也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进行审视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