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

    一八〇师英烈谱,战俘也是英雄……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14日   19 版)

        本书通过对健在的一八〇师老兵采访,全面展示了志愿军一八〇师在第五次战役中惨烈的实际战况,探讨了一八〇师失利的真正原因,颠覆了长期流行于民间关于一八〇师的种种不实传言和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传统叙事。对那些为了信仰和民族的老兵,即使他们曾遭受失败,仍不妨碍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保卫科长阎宏燕当时身旁的同志只剩下不到10人了。美军的围攻已经开始渐渐松懈了,其实他们距离安全的地方已经不太远了。

        在一处公路旁保卫科长阎宏燕决定,抢一辆敌人的汽车,搞一点粮食补充一下,再行突围。

        当公路上出现了美军一辆汽车的时候,阎宏燕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伏击美军汽车。很不凑巧的是,周围附近就有美军搜索队。

        听到枪声,敌人马上闻风赶来,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保卫科长阎宏燕多处中弹不幸牺牲了,车也没有抢成功。

        到了6月1日为止,一八〇师安全突围归队的人数尚不足两千人。

        但是远处还清晰地传来断断续续的枪炮声,那是一些部队依然在与敌人殊死搏斗。

        第六十军在韦杰军长的安排下,多处设立了兵站和搜索队,来接应突出重围的一八〇师小股部队。

        到最后统计的时候,共有4000余名官兵归队。这些人都成为后来的骨干力量,彭德怀优先给一八〇师补充兵源及装备,为日后一八〇师打翻身仗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八〇师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有:

        第五三八团第一营营长刘吉耀、政治教导员赵国太;

        第五三八团第三营营长郭兴业、参谋长秦国太;

        第五三九团政治委员韩启明;第五三九团第一营副政治教导员郭春玉;

        第五三九团第三营政治教导员杨彬;

        第五四〇团代团长刘瑶虎;第五四〇团第三营政治教导员任振华;

        第五四〇团政治处主任王体先;

        师直政治处宣传股长杨长彩;炮兵营长张允浩;

        师保卫科科长阎宏燕;

        ……

        连排干部——

        第五三八团九连连长贾安祥;第五三八团六连代指导员吴德

        贵;

        第五三八团二营六连排长李子

        明;

        第五三九团五连指导员杨小

        来;

        战士——

        郑大痣、刘英孩、小张、老吴、张胜利、小余子、张欣、李梦琪……

        故事讲到这里,梁玉琳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因年代久远,正面白色边框有些发黄了。

        上面是一名很漂亮的女兵照片,梳着两个长辫子,衣服也很得体。看得出当时她一定是一个热爱美丽、热爱生活的女孩。照片的背面写着几行钢笔字,上面写着:她永别人间!1953年5月31日光荣牺牲于夏季反击作战东茂694.2高地。

        60年过去了,梁老将军时常要拿出那张照片,对着上面如花一样的美丽战友,叹息良久。

        “60年了,你在哪里?你还好吗?我的老战友……”

        照片上的女军人就是冯世德,是他的初恋。1950年,冯世德从成都参军,当时只是个中学生。她是一八〇师的文工团员。梁玉琳是师部政治部的青年干事、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听冯世德唱歌,东北民歌、采茶调、《志愿军战歌》,梁玉琳听得入迷,这个天真活泼的姑娘,让他心动。冯世德当时也注意到他热烈的目光,但她没有多想什么。两人平时也少有交往。1951年5月25日,勇敢的冯世德和师机关一起,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突围出来。回到师部驻地,她想念那些死去的战友,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可是,她很快就擦干了眼泪,走到前线为部队演出。全部干部战士都喜欢她,大家都叫她“战地玫瑰”。

        突围后,两人见了面,紧紧握手。那是生死考验后的重逢呀。梁玉琳对冯世德说:“我这些天,就是害怕你牺牲,睡不着呀……”冯世德叹了口气,说:“我哪能那么容易死

        呢?可是,我的那些好战友都不在了,特别是贾连长,为了救我……”说罢,轻轻哭了起来。

        梁玉琳的心被这个川籍女英雄紧紧拽住,他决定先开口。有一天,他们都在荒山坡上吃饭。梁玉琳问冯世德:“小冯,你说说,你怎么这样漂亮呢?”冯世德脸红了,说:“你不要这样开玩笑呀……”话是这样说,但从此,冯世德与梁玉琳在一起的时候,话就多了起来。两人无话不谈,主要都是互相鼓励。

        1953年春节,梁玉琳邀请冯世德到他住的防空洞里做客,冯世德欣然前往。在交谈中,两人谈了战争的进展,也谈了冯世德正在排练的文艺节目。青春的谈笑声,在防空洞里荡漾。敌机在空中轰鸣,炮弹在外面不时地炸响。可是,爱情在悄悄地发芽。冯世德在梁玉琳的一本纪念册上写着这样一句深情的话:“把您优秀的作风带到每个角落,更好地教育我们青年人,作一个标准的青年工作者,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

        这年3月,梁玉琳奉命调离一八〇师到三兵团组织部工作。临走时,冯世德来送她,当时,她正在开会,是请假来送梁玉琳的。她的指导员卢志学知道他们在谈恋爱,特批了她的假。

        梁玉琳对这个心爱的人说:“我走了,你要好好工作。过一段,我可以建议组织上调你去兵团文工团,到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了。”冯世德说:“我知道了,谢谢你,敌机轰炸的时候,你要注意隐蔽……”说罢,她送给了梁玉琳一张照片,两人连手都没握一下,互相敬了个军礼,就分手了。

        3个月后,即到了6月11日,梁玉琳奉兵团首长的命令,到自己的老部队六十军慰问。他刚到军部,就看到原一八〇师的打字员刘玲心,她现在调到军部来当打字员了。

        刘玲心见了他就难过起来,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了下来,才哭着说道:“梁干事,可不好了……小冯,她牺牲了……”梁玉琳听了,脑袋“嗡”的一下。刘玲心给他讲了冯世德的牺牲经过。

        5月31日,文工队的小分队从

        前线演出归来,冯世德和肖明珠、王乐英住在694.2高地的一个防空洞里。敌机来了,一颗炸弹投来,防空洞被炸坍了,王乐英受伤,冯世德当场牺牲。

        这时,为躲避敌机轰炸,跑到这个防空洞前面的秘书孟伟哉,也被炸伤。这位后来的大作家在2001年写的一篇《感受战争》的文章中说:“我知道,文工队的两死一伤的姑娘中有一个叫冯世德,她正被一位营级干事追求着……美丽的冯世德根本没有领略过人世间爱情的滋味……”

        梁玉琳6月12日来到一八〇师师部慰问。政治部主任袁本慧看见他,马上走过来,握住他的手,难过地说:“玉琳同志,对不起,我们没有照顾好小冯。本来想打完这一仗再告诉你……”梁玉琳问:“她埋在了哪里?”袁主任说:“我明天带你去!”“不用,你告诉我在哪里就行,我自己去。”

        第二天早上,按照袁主任指点的方向,梁玉琳来到冯世德的墓前,他流着泪说:“小冯,你,你,你让我好心疼啊,临走时,你还让我注意隐蔽呢……”

        那一刻,泪水打湿了他沉重的军礼。

        从此以后,梁玉琳一直珍藏着冯世德的那张照片。

        每当想起在朝鲜的峥嵘岁月,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张照片,看上一阵子……

        后来梁玉琳见过一次冯世德的姑姑,她是随祖国慰问团来到了朝鲜,两人谈了好多冯世德的故事。后来,冯世德的姑姑回国了,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梁玉琳将军每天晚上做梦都会见到那些曾经跟他一起战斗过的同志,脑海里会浮现出许多原先在一起工作的事情。

        每当过年或者清明节,梁玉琳心情都很沉重。他对我们讲:“现在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待遇,每个月还有1万多块钱的退休金,我很知足。但是我那些死去的同志们,他们却永远埋在了异国他乡,有好多人都比我优秀,他们都那么年轻,十

        七八岁的战士,没有结过婚,这不是一个两个人,是一个集体。咳!他们应该授什么军衔?我作为一八〇师的老兵,今天我对你们讲这些故事,以后要是出书了,也算是对我那些战友一个交代,也是对历史尽到一份责任。”

        梁老将军特别提出一个观点,俘虏也是英雄。

        板门店谈判后,梁玉琳凯旋回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突然有一天接到电话,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原来是当年与他在一个科的战友,叫韩子健,他在五次战役中不幸被俘,回国后一直在农场工作,生活得非常困难,在电话里对梁玉琳说:“我伸出我最肮脏的手,向你借10块钱。”梁玉琳听完什么都明白了,便立刻回答道:“你是我的战友,你的手一点也不肮脏,我给你50块钱,你不用还了。”

        再后来他们便永远失去了联系,梁玉琳担心这个老战友病故了。他说:“他们这些被俘的同志,在战俘营英勇斗争,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他们也是英雄。”

        赵年智,是原一八〇师五三八团卫生队长。突围当中被俘。现住在鞍山219公园的对面,一个普通的两居室里。退休前在鞍钢双山医院,做外科医生。现在享受处级待遇。

        老人今年86岁了。虽然腿脚不大利落,但耳聪目明,头脑清楚。因他老战友张泽石的介绍,他才接受了采访。但开口时,他仍犹豫再三,而且,希望我们写别的题材。聊了一会儿之后,老人的情绪终于松弛了下来。

        他说——

        我是河南洛阳人。1942年5月参军。那年我16岁。记得是在李疙瘩村报的名。当时分配到太岳四军分区。首长们看我小,就送我到抗大学校学习文化。两年后,分配到第四休养所当看护员,就是侍候伤员。解放战争时,我当了班长。后来当了营长。

        我是1951年2月27日过的鸭绿江。五次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打了胜仗,第二阶段打败了。

        这样就撤退呗。那天我们正打仗呢,通讯员来了命令,说要撤。我们就跟着撤。

        在撤的过程中,才有人告诉我,我们被包围了。上面来了命令,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这样的命令,我们有什么办法?三个团,一个团在前面,一个团保护伤员,一个团做后卫。没有指北针,我们的方向就不准。只能看太阳;要么看山坡,南面的干一些,北面的湿一些;看北斗星;看敌机来的方向,他们都是从韩国来的,那边就是南。

        可是,很快,我们就被打散了。死的死,伤的伤。

        突围时,我负伤了。我们有十几个人。我们在山里走了一个多月。美军在搜山,天上下着大雨。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挂了花,不能走太多的路。

        我们在山里躲着。没有东西吃,我们就吃山葡萄叶子、灰苕菜,还有扫帚苗子、蒜,拔起来就吃,给老百姓留个条。眼睛都吃肿了。还有青蛙,抓住,扒皮就吃。什么恶心呀,没有。

        天上的飞机,见到我们的影子就打。朝鲜战场太特殊了。过去在国内,我们是以战养战,现在不行了,没办法养战。抓到了敌人,除了武器改善一下,别的没有什么。美军不带多少粮食。那个仗,太难打了。

        后来,我们被俘了。可我们把战俘营当成了战场,我们从没有屈服过。我们在那里,绝食,赤手空拳与敌人对打,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我们升国旗向祖国敬礼。

        咳,讲这些干什么呢?现在谁愿意听这个?

        (本文摘自《铁血军魂——一八O师在朝鲜》,关捷、关霄汉著,现代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定价:31.85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