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家出版社而言,品牌影响力永远比利润重要。”这是我12月15日在全国少儿工作会议上发言提出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我想也会逐渐成为我们业界的共识。广大读者、业内同行,乃至社会各界,评价一个出版社的价值,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出了多少好书,给读者提供了多少有益的精神食粮,以及能传之久远的名著佳作。这就是我们出版人应有的“价值观”吧。
童书出版的的指向和效益,体现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帮他们铺垫人生起步的跑道,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胸怀。作为童书出版人,我深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追求完美,打造经典,要让经典变成流行,让流行成为流传,惟此才能真正展示经典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我们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着力铸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始终遵循文艺创作的内在规律,遵循精神产品生产的内在规律,以安静的力量做激情的事业,以“慢出版”的态度打造精品。我们面对上市企业连续增长的经济指标压力,没有急功近利,没有粗制滥造,更没有随波逐流、追风赶潮。2002年,我社引进德国“彩乌鸦”系列作品。我们提出的编辑理念是“让孩子们一口气读完,一辈子不忘”。经过七年时间的累积出版,共推出了20本书,从慢销到常销再到畅销,成为引进版童书的标杆。目前,这个系列已销售705万册,其中最多的一本《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销售132万册。2009年3月,我们又推出了“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到2013年出齐20种。这套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图书,摘取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最高单册发行量已达30余万册。该系列图书还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我社许多品牌书是坚持做了五年以上才修成正果的,如《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做了十年;《我的儿子皮卡》系列、《超级笑笑鼠》系列做了五年。所谓“慢工出细活”,我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意义与价值。
为了鼓励编辑出好书,我社并不刻意地给图书事业部下达利润指标,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图书整体赢利有信心,一方面是为编辑减压,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出好产品来。当然,我们在核发绩效奖金时也是要和效益挂钩的,但更注重对社会效益的评判。这种政策的实行,使编辑们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创新创意层出不穷,我社的低幼图书事业部只有7名编辑,2014年出版图书码洋就达到了1.86亿。他们还打造了我社首套亿元书《不一样的卡梅拉》,一年内印数逾千万册,码洋过亿。
倘若论畅销书的出版,我社比不过浙少;论经济规模和总量,我们也比不过中少。但为什么我社品牌效应与这两个社相比却毫不逊色呢?这是因为我们为这个行业贡献了价值理念,贡献了走市场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也贡献了更多的精品佳作,国内国际各种大奖我社几乎都拿遍了。
出版社是需要长线经营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今天的成就、成功,往往得益于十年甚至二十年前播下了种子。比如2006年郑渊洁之所以将他的全部作品交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是基于我社与郑渊洁二十多年的友谊。我曾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说过一句很动感情的话:“一个出版人等一个作家的作品一等就要等20年!这是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骄傲的等待!”我社由此建立了一种长线编辑与长线作家的长效合作机制。我经常告诫编辑们,你要陪作者(即使是初出茅庐的)走上十年,甚至二十年,当这个作家名满天下的时候,你才算大功告成。所以我们孜孜于长久的积累、积淀,因有积之厚,终得勃发之盛。
做出版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坚持和坚守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