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我的叙述带着我对一切的一切的疑惑,同时也带着我对一切的一切的温情。”12月20日,范小青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作家出版社)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带着温情叙事的范小青如此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然而她的作品引起评论界的重视和反思却是多重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表示,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写实和象征之间,真实和荒诞之间,作者采取了中庸策略,她在写作态度上的游离和不确定,是小说家的风格,而这种态度本身也使小说变得更加复杂。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看来,《我的名字叫王村》是范小青给自己、也给评论家们出的一道难题。作为“范小青式叙述”的“最新变体”,它以远较之前强烈的热情与勇气去朝向现实、贴近现实,企图更深地写出现实背后的东西。今天中国乡村的现实恰好在此过程中被“非现实”化,被象征、隐喻与符号化;这促使一部分有胆识的作家以更加敏锐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展开叙述,去写出今天乡村最后痛楚、挣扎与非我的状况。
“《我的名字叫王村》采用一种缠绕叙事,绕来绕去,绕出了问题、悖逆、矛盾性、难点和故事,把单纯和复杂、线性和缠绕、日常性和意象性统一在叙事之中,读来便很有兴味。”评论家吴秉杰表示,更值得留意的是,它的叙事是从“渺小”开始的。范小青的叙事采用了一种微讽的语调,包含了作家的一种态度,一种情怀,又使它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点距离。她写的都是那些最常见、最细碎、最具体、最无法摆脱的生活,最隐蔽的矛盾和最让人困惑的问题。而大事就隐含在小事之中。因而迄今为止,范小青的所有创作使人感到都没有过时,仍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这是一位作家的光荣。
评论家们对范小青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范小青的写作总是以出众的敏锐与勇气切中社会的热点话题,《赤脚医生万泉和》中是农村医疗体制改革,《香火》中是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以来宗教在乡村生活中的变迁,而《我的名字叫王村》作为“范小青式叙述”的“最新变体”,以更强烈的热情与勇气去贴近现实,突破惯常的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