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为文学批评史存一份档案

    唐晓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24日   19 版)

        2011年6月,《文学报》推出“新批评”专刊,半月一期,每期八版。以文学批评为主,兼及影视文化评论。到了第二年的6月份,一年间刊发了二十五期、200余篇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的有,对贾平凹《古炉》、马原《牛鬼蛇神》、王安忆《天香》等多部文学新作的评论,对“名著翻拍忽略文化责任”、“关于《知音》的是是非非”等文化现象的分析,结集为《新批评文丛》第一卷(共5辑)正式出版。

        几乎每一期“新批评”都有值得激赏的篇什,因为它关注热点,它呼应批评对于作品和读者之间交流的价值,它重视批评在推进文学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如第一期刊发《读贾平凹新作〈古炉〉》。64万字的篇幅和作者的名头,以及“文革怎样在一个乡间小村子里发生”这一重大题材,使《古炉》无论从哪方面都堪称巨作,引起格外关注。然而“硬着头皮读《秦腔》”的感觉,不只苦恼着普通读者,也使专业读者倍感困扰。于是评论者质疑: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拧着来,这样的“惯性写作”是著名作家的特权吗?

        近年来,似乎是评论界最为涣散的时期,一语中的、有震撼力冲击力的批评难得一见。主编陈歆耕并不隐瞒“新批评”的观点,在提供一个“百家争鸣”平台的同时,也阐明自己的立场与宗旨,提出“真诚、善意、锐利”六字宣言,以此荡涤“红包式批评”、“谩骂式批评”和艰涩隐晦、故作高深的“学院式批评”对当今文学批评生态的“污染”。

        毋庸讳言,“新批评”确实批评了为数不少的当代名家,因为名家的作品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他们的成就会被放大,问题也易被效仿,当然也就更需要所谓有分量、有棱角的批评。六字宣言中的“真诚、善意”,最后都须落在“锐利”上。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曾说:“批评也没有必要做到完美,如果没有偏见,就不会存在批评和艺术”,似乎早就洞察了“锐利”的必要。只是在我们的语境氛围中,掌握好“锐利”的分寸,是既需要勇气,又需要以“真诚”和“善意”为前提的,即既不磨平“锐利”的刃口,又不让“锐利”肆意任性,变成刻薄与偏狭。同是蒂博代,他还说过:“批评的高层次的功能不是批改学生的作业,而是抛弃毫无价值的作品,理解杰作,理解其自由的创造冲动所蕴含的有朝气的、新颖的东西。”文学批评的职责是求疵与寻美并在的,或者说,在求疵中寻美,在寻美中求疵。

        文学批评中“批评”一词是中性的,是评价、评说。理想的文学批评,总是倾向于努力发掘作品的积极价值,重在解释一种文学现象何以发生,它的发生意味着什么,并且告诉人们应该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优秀的文学批评在引领读者的同时,也能对作家起到引领的、启示性的鼓舞作用。这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光荣的传统,最经典的是别林斯基以果戈里的中篇小说和《死魂灵》的作品为依据,写出了系列性的激情澎拜的文学评论,直接影响并鼓舞了果戈里继续创作出重要作品(此后不久发生的别林斯基与果戈里的书信论战,是另一个话题)。有人甚至比喻说,阅读果戈理的作品,而不读别林斯基的评论,就好比游览巴黎而漏掉了卢浮宫。像果戈理与别林斯基这样创作与评论相融共生、相得益彰的范例,令人赞叹。别林斯基还被誉为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引路人,是普希金的知音,是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莱蒙托夫等人的伟大作品的助产士。

        一个问题赫然在目:我们的文学批评家如何成为伟大作品的助产士?一个专刊自担责任:“新批评”难以呼唤伟大作品的诞生,却正在率先呼唤一群伟大作品的助产士。

        很多文学评论刊物,还有综合性大报的评论专刊,在办了若干年后,都会考虑集结出版,在筛选文章时,都会伤一番脑筋。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有些是各种关系的吹捧性文章,有些是缺乏学理根基的平庸之作,一般都会剔除掉。这也是应该的,时间是一把严苛的尺度,沙里淘金,把有价值的东西留存下来。《新批评文丛》则另有一番考虑,它集结了所有刊发的文章,甚至把“多声部”、“网友短评”、“读者来函”等短文一并收入其中,以保存“新批评”曾经一路走过的足迹。在出版说明中,编者写道:“‘新批评’能以

        宽容、包容的气度,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吸收营养,然后整整衣冠,继续出门上路。”让我们看见“新批评”的坦荡襟怀里,所拥有的一份自信和担当。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批评文丛》第一卷,包括即将出版的第二卷,以及此后按年度集结出版的各卷,当历史的年轮转过一个时代之后,人们回顾及评说今天的文学批评的历程与实践时,会发现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为后人继续从事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教育,撰写21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史,留存了一套有价值的可靠的文本。因为到那时,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了。

        《新批评文丛》(第一卷),包括:《抄袭·模仿为何又畅销》《〈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关于〈知音〉的是是非非》,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3月,128.00元(共5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